第13章 惹麻煩

吃著白面饅頭喝著紫菜蛋花湯,盧栩覺得人生圓滿。

他的弟弟妹妹們也吃得肚皮滾圓。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元蔓娘吃的還是她的酸饅頭。

三奶奶給那一碗,不夠吃。

白面還是稀罕東西。哪怕他們這兒就是小麥產地,也沒哪家舍得頓頓吃。條件好的,白面混著雜面吃,條件不好的,則賣了麥子吃雜糧豆子。

三奶奶家還是因為她今天過壽,才蒸了一鍋白面饅頭。

盧栩想了想,等田螺炒出鍋,端了一碗來三奶奶家串門。

三奶奶不好意思,連連推辭,“水秀在你家又吃螺又吃糖的,這都要賣錢的,快端回去。”

盧栩繞了個彎,把碗給了她小孫子盧山峰,“都是親戚,水秀他們都叫我哥哥呢,是吧山峰,拿著。”

山峰端著碗跑了。

見老太太要逮孫子,盧栩連忙把人叫住,“三奶奶我有正事和您說。”

眼見山峰鉆屋裏去了,盧栩也是真要給,三奶奶便也歇了。親戚間賬算不了多明白,她平日裏多幫襯幫襯元蔓娘就是了,三奶奶和氣問,“栩娃子,什麽事你說?”

盧栩笑容靦腆地問,“您家饅頭,賣麽?”

三奶奶眨眨眼睛,又眨眨眼睛,意會著他的意思,有點肉疼道:“我再給你端一碗?”

盧栩知道她是誤會了。

雖說論價格來說,他一碗田螺要比饅頭貴,但村裏人總覺得什麽都不如糧食值錢,尤其像是能從山上挖的野菜,能從河裏白撿的田螺。

盧栩解釋道:“不是不是,我是想問問,您饅頭蒸這麽好,幹嘛不趕集賣呢?”

三奶奶:“趕集賣?”

盧栩:“對呀。”

三奶奶被他這不靠譜主意逗笑了,“那哪有人買?誰家不會蒸饅頭?”

盧栩道:“怎麽沒人買?會蒸饅頭的多,蒸得好吃的少呀。”

這年代又沒發酵粉,發酵全靠面引子,面引子不好用,容易酸,雜菌還多。要中和酸味,就得用草木灰水和面,用堿來中和。

但多少面放多少面引子用多少灰水,全是技術活。

面引子少了,面不開。

面引子多了,面酸了。

灰水少了,面還是酸。

灰水多了,面又要發黃發硬。

更別說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溫濕條件發酵時間還不一樣。

總之,全靠經驗和手感,還有些微妙的天賦玄學,他小後娘就全然沒點上這個技能點。

他想想他家饅頭,再想想三奶奶蒸的軟騰騰的胖饅頭,遊說地愈加真情實感,“我吃過鎮上賣的包子,面蒸得不到位,比您蒸得差遠了。”

三奶奶猶豫:“人家是包子。”

盧栩:“您也可以蒸包子呀,鎮上那家包子,餡調得也就跟我娘差不多。”

三奶奶震驚,脫口而出,“那能賣出去麽?”

說完她就尷尬了。

盧栩倒是不尷尬,還連連點頭,“生意還挺好。”

三奶奶莫名升起些信心,但還是挺猶豫,“人家在那兒賣了那麽久了,我突然去能行嗎?”

盧栩繼續給她出主意,“怎麽不行,飲馬鎮又不是他們家的,還能不讓別人賣了?不說別的,鎮上光賣豆腐的就有三家,不都和和氣氣生意不錯麽?”

三奶奶心想,哪是和和氣氣的?前兩年還三天兩頭互罵呢。不過罵也沒用,人家後來的那家做得好吃,生意比前頭那兩家還好。

盧栩又道:“他們租鋪子賣,您就挎著籃子賣,誰也不礙著誰,您要是不願意和他家競爭,那就不賣菜包子肉包子,您賣豆包子糖包子和饅頭,有人愛吃鹹的,有人愛吃甜的,這誰也不能說是搶了他們生意了。”

三奶奶沉思著。

盧栩道:“要我說,您就是不趕集,在咱們村子裏賣也是好賣的,拿錢買,或拿糧換,總要吃,有好吃的為什麽要吃難吃的?”

她兩個兒媳婦在院子逗孩子,一直聽著沒吭聲,這時也忍不住出聲了,“娘,要不咱們試試?”

“是呀娘,不說咱們整個村,就咱們西頭,誰不知道您蒸的饅頭包子最好,裏正家婚喪嫁娶辦宴席都請您去幫忙呢。”

三奶奶不說話。

他們家人口多,三奶奶生了六子五女,除小時候夭折的,還剩下五子四女,孫子孫女也長大了,人多了田就不夠,好在現在荒田多,勤快些不愁吃喝,可只種田,家裏沒什麽余錢,眼看孫子要說親,孫女要出嫁,她也愁給孫子蓋新房,給孫女添嫁妝。

三奶奶:“我試試?”

盧栩:“您要是不放心,就先蒸一籃子賣賣看,好賣再繼續,不好賣就不賣了,剩了,您賣給我,我家準要。”

三奶奶被他說笑,“哪能收你錢,要是真好賣,以後你家也別蒸饅頭了,都到我家吃。”

老太太雷厲風行,第二天就開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