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書局

盧栩先到劉記雜貨,裏面有兩個婦人正在買針線,盧栩便站在稍遠地方看雜貨鋪賣的東西。

常見的糖有四種,整塊發白的,散碎發白的,整塊偏黃的,散碎偏黃的。他們鎮上只賣偏黃的,逢年過節走親戚買整塊,自己吃買散碎的,顏君齊給文貞買的就是散糖。

雜貨店還有很像冰糖的糖塊,染了色,不知道是不是混了果汁,算水果糖?

另外醬醋茶這兒也有,同樣分幾個档次,沒標價。

還賣些各地特產,盧栩新奇地在雜貨鋪看到了幹海帶,紫菜,木耳,幹香菇,蓮子,枸杞,紅棗,甚至還有桂圓!

蛋也有雞蛋、鴨蛋和鵝蛋。

可謂相當齊全了!

另外就是各類雜糧、日用和針線。鹽得去官營的鹽鋪買,主糧則有專門的糧鋪。

雜貨鋪內鍋碗瓢盆,扇子掃帚,蠟燭油燈,燈籠掛畫,應有盡有。角落還摞起來些小板凳。

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

兩個婦人挑好了線向掌櫃抱怨,“這才幾天怎麽又漲價了?”

掌櫃:“您拿糧換,還是原價。”

兩個婦人咕噥,“糧也貴了!”

掌櫃:“可不是,一天一個樣。要不您拿銀子也行,還是原價。”

“買個針線哪裏用得上銀子!”

她們挑好了針線付了錢,不怎麽高興地走了。

物價上漲,錢幣跟著貶值,官定一兩白銀兌換一千文,可拿一千文根本就換不來一兩白銀。盧栩在面館和賭客們換碎銀,折合一千二百文才兌換一兩銀子,可把他心疼壞了。

但不換,又太沉。沒準放著放著過幾天得一千三百文才能換一兩銀子。

盧栩順勢問,“現在一兩銀能兌多少錢了?”

掌櫃搖搖頭,“說不準啊,怎麽也得一千三了。”

得,他還賺了!

盧栩無語。

掌櫃:“你看點兒什麽?”

盧栩:“我買糖,自家小孩吃零嘴。”

掌櫃:“那你買那散的吧,劃算,白糖六十文,黃糖四十五文。”

還是挺貴,但比他們鎮上還便宜五文。

盧栩問:“這彩糖怎麽賣?”

掌櫃:“南邊來的新鮮玩意兒,熬湯摻了果汁,糖也甜,耐吃,我這兒賣得便宜,一斤半兩銀子。”

盧栩汗顏,水果糖他吃不起!

盧栩又問了幹貨雜糧價,最後買了糖和一包紫菜。紫菜不壓秤,按包賣,一包才三十文,能吃挺久!紫菜蛋花湯,四舍五入是股海鮮味!

盧栩付錢,看到櫃台前的彩線,想起顏君齊他娘也刺繡,便留意看了看,發現這兒彩線顏色要比他們鎮上齊全得多。

掌櫃將糖包好遞給他,自誇道:“你要買線就來我這兒買,全觀陽最全的就是我們家,縣裏好繡娘都是在這兒買,比布鋪還齊全。”

盧栩問了價,印象裏和鎮上相差無幾,道謝往西街去。

過了縣衙,街上行人肉眼可見地減少,還有擡了轎子來逛街的大戶人家。盧栩沿街閑逛,先進了書局。

這書局一分為二,一邊賣紙墨筆硯,一邊賣書,是一家,無論哪樣都比他們鎮上齊全。

盧栩翻了翻書,發現印和抄寫的各占一半,印的還比抄的要貴不少,幾乎是翻倍價了。

至於寫的什麽,他看不太懂,字太密,看得他頭疼,大概是類似四書五經的聖賢教材。

有個書生模樣的半大孩子搖著扇子進來,進門便問,“《遇仙記》到貨了嗎?”

“到了到了。”夥計機靈地從貨架上拿了兩本,“印制的、謄抄的都有,少爺您要哪本?”

小少爺選都沒選嘎嘣脆回答:“印的!”

夥計:“好嘞,印體話本六百文,我給您包本新的。”

小孩眉頭都不眨,直接掏了碎銀。

盧栩看得眉頭直跳。

那麽薄一本小冊子,六百文!

趁夥計包書的功夫,盧栩問那小孩,“謄抄的便宜一半,您為什麽不要謄抄的?”

小孩看看他,有點疑惑,還是回答了,“謄抄老有錯。你也讀書?你在哪個書院讀,我怎麽沒見過你?”

原來如此!盧栩笑答:“我不讀書,我鄰家弟弟讀書,他考上了童生,在家中備考秀才!”

小孩也是個活潑健談的,聽他這麽說,便疑惑道:“既然考過了童生,那他為何不到我們書院來?”

盧栩:“你們書院?”

小孩也挺驕傲:“是呀,就在西街北邊,過兩條街,最大的院子就是我們書院,我們夫子是舉人出身,咱們縣考過院試的幾乎都在我們書院念過。”

盧栩聽懂了,重點學校啊!搞不好還是名師班!

他問:“束脩要多少錢?”

小孩:“一年五兩。”

價也夠貴!

盧栩便坦誠道:“他家家貧,平日連筆墨都要節省著用。”

小孩蠻可惜,“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