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十字軍東征番(9)(第2/2頁)

因為這樣灰溜溜的撤兵回國,則不要說是繼續古斯塔夫二世的大業,就連他的表妹克裏斯蒂娜也未必願意把王位還給他。

話說回來,這個卡爾親王也確實有兩把刷子。

在作為前鋒兵團的6萬哥薩克騎兵遭全殲後,卡爾親王立刻意識到,聯軍的火力水平完全沒辦法跟明軍相提並論,無論是大炮還是火槍,都遭到明軍全面碾壓,所以再與明軍進行大規模的野戰,就是找死。

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卡爾親王就改變戰術,開始構築大量的棱堡。

短短半年,聯軍就修築了一條北起烏拉爾山脈西南麓的烏法城,南到裏海西北岸的阿斯特拉罕城的上千裏的防線,這條防線由大大小小三千多個棱堡構成。

棱堡與棱堡之間有大量間隙,明軍騎兵可以來去自如毫無阻礙。

但是,明軍的後勤輜重要想從這條防線過去,那就是癡心妄想。

明軍攜帶的準噶爾部、土爾扈特部等仆從部落以及牛羊也過不去。

換句話說,明軍你可以過去,但是後勤輜重還有牛羊牲口別想過去。

仆從部落的牧民還有牛羊牲口非要過去也行,就是得先清理掉棱堡,至少也得在聯軍上千裏長的防線上清理出一個幾百裏長的缺口才行。

這下朱慈炯就犯了難,有點獅子咬刺猬的意思。

因為棱堡是真不好打,用炮火洗地屬實浪費炮彈。

一個直徑不到一百米,駐軍只有百人的小型棱堡,就要消耗數千發炮彈,按照這個彈藥消耗,騎兵軍團的十個基數的彈藥根本支撐不了多久。

直接讓騎兵下馬強攻,憑借火力優勢不是拿不下。

但是明軍的傷亡絕對不會小,三千多個棱堡得犧牲多少將士?

所以,一時之間朱慈炯也想不到太好的破解辦法,只能這樣先暫時耗著,於是北線戰場就這樣陷入到了僵持之中。

……

就在北線陷入僵持時,李巖也帶著騎兵第2軍的騎兵第5師、騎兵第6師到達了撒馬爾罕城,與駐守在那裏的騎兵第7師、騎兵第8師會合。

與此同時,一個驚人的消息也傳到了撒馬爾罕城。

波斯高原的薩維法帝國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居然不等奧斯曼帝國第十七代蘇丹穆拉德率領大軍到達,就搶先出兵向東打進帕米爾高原。

看這架勢,阿巴斯二世的目標分明是印度半島。

這下李巖也陷入兩難,是回師印度迎擊波斯軍呢?

還是留在撒馬爾罕等待穆拉德拉著奧斯曼大軍到來?

又或者兵分兩路,一路回師印度,一路留在撒馬爾罕?

感到無所適從的李巖只能夠發電報給遠在“海角城”的崇禎。

崇禎很快就回復,讓李巖不必理會已經殺奔印度的波斯大軍,就駐守在撒馬爾罕等待奧斯曼大軍以及歐洲十字遠征軍的到來。

道理也非常簡單,撒馬爾罕已經是大明後勤保障的極限。

再往西去,李巖所率領的騎兵第2軍的後勤就無法保證。

沒了後勤,再裝備精良、再驍勇善戰的軍隊也毫無勝算。

崇禎甚至特意叮囑李巖,不必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一旦奧斯曼大軍或者歐洲十字遠征軍攻勢太淩厲,也可以放棄撒馬爾罕乃至整個中亞地區,直接退守伊犁。

到了伊犁,明軍的後勤保障距離就大大縮短,局面就會完全反過來。

在接到崇禎的回電之後,李巖便徹底放下心,在撒馬爾罕加緊戰備。

不過,讓李巖意外的是,不要說歐洲的十字遠征軍,就連穆拉德的奧斯曼大軍也是遲遲沒殺過來,從崇禎27年年中一直等到27年年底,都不見一支敵軍到來。

好吧,現實往往比戲說更加精彩,時局已經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當阿巴世二世帶著維法維帝國大軍遠征之後,整個波斯高原就空了。

於是,慢半拍的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就起了別樣心思,與其花費巨大代價去中亞跟一個素未謀面的國家打一場難以預料的戰爭,還不如趁虛而入滅了薩維法帝國,將整個波斯高原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這可是前十六代奧斯曼蘇丹都未能完成的偉大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