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中亞番(2)(第2/2頁)

這次跟著去中亞的並不只少林寺的僧人。

還有其他各處寺廟的僧人,加起來足有一萬多僧眾。

南少林、北少林還有其他寺院的大和尚或許會天真的認為,靠著我佛慈悲就能感化中亞的亂民暴民,但是崇禎可不會這般天真。

說到底,某教已經在中亞深耕厚植上千年,可謂根深蒂固。

佛教要想空口白話從某教的手中爭奪信徒,純屬癡心妄想。

鑒於此,崇禎還替佛教準備了一樣大殺器,那就是——錢糧。

不妨想象一下,聽一次東土來的大和尚講經布法,就可以免費喝一碗粥,或者領取一小袋米或者棒子面粉,又有誰會蠢到拒絕?

多聽幾次佛法,中亞的貧苦百姓基本就改信佛教。

畢竟改信佛教有飯吃,有粥可以喝,誰會拒絕呢?

“如此,臣就明白了。”黃宗羲說道,“臣會挑選一批巡視員,盯住講經布法的和尚,絕不允許他們浪費朝廷的一分錢、一粒糧食。”

“不是,這不是重點。”崇禎搖搖頭說,“重點是不能讓這些和尚組織化,換個說法,就是要讓這些和尚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聖上是說不能讓這些和尚有一個核心組織?”黃宗羲說道。

“對,不能讓這些和尚產生核心組織,哪怕是從少林寺出去的那些和尚,在建立各自的道場之後,互相之間也不能形成隸屬關系,所有道場的錢糧只能從當地的官府機構領取,而不能由某個道場代為分發。”

宗教世俗化的關鍵就是去中心化,去級別化。

道場與道場之間,寺廟與寺廟之間不能存在上下級關系,也不存在錢糧利益的輸送,每個道場又或者寺廟的住持方丈,級別都是一樣的,地位平等,哪怕只有一個和尚的小廟,其住持跟擁有上千僧眾的少林方丈地位也是平等的。

這就確保了佛教不會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要不然,坐擁幾百萬信眾,為首的大和尚只要登高一呼,直接就能殺官造反,這樣就成了前門驅狼,後門進虎,扶植佛教取代某教或者基督教也就毫無意義,做無用功,所以,崇禎必須將這一危險因素扼殺在搖籃中。

頓了頓,崇禎又道:“一旦發現某幾個道場或者寺廟的僧眾有私下串聯之兆,或者在暗中募練僧兵,須立即上報給當地駐軍。”

其實吧,崇禎防的並不是僧眾串聯。

崇禎防的是白蓮教、彌勒教等邪教。

佛教在華夏大地世俗化了這麽多年,白蓮教、彌勒教等邪教仍舊是屢禁不絕,一旦讓這些邪教的妖僧混入去中亞的僧眾隊伍中,不得借機呼風喚雨?所以必須得盯緊了,一丁點的機會也不能給這些邪教。

……

原布哈拉汗國境內,瓦爾丹茲要塞。

朱慈炯一臉殺氣的緊盯著要塞大門。

朱慈炯之所以生氣,是因為瓦爾丹茲的烏茲別克人發動叛亂,偷襲了駐守在要塞內的明軍將士,得虧明軍將士及時撤出了要塞,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但即便如此,也仍有一百多個明軍將士在這場叛亂之中傷亡。

朱慈炯聞訊,當即親率一個騎兵師從撒馬爾罕趕到瓦爾丹慈平叛。

“傳令,各炮兵團火力全開,給孤轟開要塞。”朱慈炯咬牙切齒的道,“聽著,孤是說炮兵火力全開,不要顧及城中百姓。”

朱慈炯已經壓抑不住胸中的怒火。

因為這已經是瓦爾丹茲要塞的第三次叛亂了。

這些不知好歹的烏茲別克人,今天就讓你們領教一下大明鐵拳的滋味!

瓦爾丹茲不過是座土坯要塞,炮擊沒一會兒,要塞的正門就轟然垮塌,早已經蓄勢待發的明軍騎兵便如潮水般湧入要塞,並且見人就殺。

不到一個小時,瓦爾丹茲就被殺得血流成河。

確定要塞內再沒有一個活口,朱慈炯才在胡國柱等的簇擁下進入要塞。

看著橫七豎八鋪地地面的烏茲別克亂民屍體,胡國柱有些擔心的說道:“殿下,趕緊把這些屍體收集起來燒掉吧,要不然有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暴亂。”

胡國柱說的道理朱慈炯也懂,殺戮若不徹底,只會引發更大規模的叛亂。

但是這次朱慈炯明顯已經不耐煩了,恨聲道:“不,孤已經受夠了,傳孤旨意,這次非但不能毀屍滅絕,還要將這些暴民的屍體掛在要塞墻上,孤要用這些暴民的屍體警告布哈拉汗國的大小貴族以及遺民,跟大明為敵,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