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西國番(1)(第2/2頁)

張獻忠對汪兆麟卻寵信如初。

“老大,不可對丞相如此無禮。”

訓斥了張可望一句,張獻忠又問道:“你二弟的大軍又是何情況?”

張可望道:“兒臣來茂州之前,二弟大軍尚在新津至龍泉鎮一線與明軍對峙,不過崇禎狗皇帝所率精兵與秦良玉之大軍不久後即可進抵蜀中,屆時二弟就將會腹背受敵,落敗也是早晚之事,還望父皇早日召回二弟。”

……

已經遲了。

就在張能奇、張文秀兵敗之後,崇禎就親率第1師主力輕裝疾進,咬著大西軍敗兵的尾巴殺入了成都府,並一舉拿下成都。

此時,崇禎就站在蜀王府的大門前。

然而,昔日富麗堂皇的蜀王府早已化為一片瓦礫。

不只是蜀王府化為瓦礫,整個成都也化為了廢墟。

崇禎心下多少有些難過,張獻忠終究還是黑化了。

在意識到大勢已去之後,張獻忠就逐漸開始變態,開始瘋狂殺戮,除了殺戮,還在成都城內放火,燒了大半個城池。

所以,明軍奪回的成都幾乎就是一座空城。

“這個張獻忠如此倒行逆施。”徐應偉黑著臉說道,“真死有余辜。”

崇禎的臉色也是極其的難堪:“朕本來還想招降他,現在卻不必了,曉喻全軍,但有抓到此獠者,不可擅殺,當解回京師,寸寸磔之。”

“那麽張定國呢?”江天一道,“還要繼續招降嗎?”

“張定國跟張獻忠還是不一樣,還是需要區別對待。”崇禎點頭道,“如果能夠招降張定國麾下的十幾萬賊兵,也是樁功德。”

更加重要的是還能保留十幾萬極其珍貴的人力資源。

大明眼看著就要重歸一統,馬上就要開始對外開拓,此時正是急需人力的時候,所以李定國手下這十幾萬農民軍能不剿滅,還是盡量不要剿滅。

徐應偉感受到了崇禎招撫張定國的決心,當即說道:“聖上,不如由臣去新津招撫李定國吧?”

“你?”崇禎連連搖頭,“你可是第1師的師長,豈能犯險。”

徐應偉卻堅持說道:“正因為臣是第1師的師長,說的話才有份量,李定國才會相信聖上的誠意,才有招撫的希望。”

崇禎一想也覺得有道理,而且李定國就算不降,大概率也不會殺人。

當下崇禎點頭道:“也好,待朕寫一封手諭,你拿了手諭去見張定國。”

當下崇禎命盧九德鋪好紙,準備筆墨,崇禎拿起毛筆很快寫好一封手諭。

……

幾個時辰之後,崇禎的這封手諭就到了李定國手中。

李定國:朕知道你是個胸有丘壑、志存高遠的年輕俊彥,你在七盤關與偽順軍,還有在新津與大明天兵的兩次戰役中,表現也極其出色,堪稱知兵。

只不過,偽順軍已被剿滅,偽順賊首李自成已然自焚死。

大明江山重歸一統已是指日可待,爾等繼續頑抗已經毫無意義。

朕念你乃不可多得之人才,且大明重歸一統之後接著就要對外開疆拓土,當下正值用人之際,是以不忍看到你為張獻忠這暴虐之徒殉葬。

你若降,即可插班入讀南京國子監第五期生,部卒精銳者選為四川鎮兵,老弱者就地為民,悉給田,豈非勝過為張獻忠這暴徒殉葬百倍?

君無戲言,朕說話素來算數,你千萬想清楚。

看完手諭,李定國久久不語,臉色也是陰晴不定。

一方面他真不想背棄張獻忠,可是另一方面他也不忍麾下十幾萬大西將士枉死。

眼下的局面已經是明擺著的,前有李香君、華夏所領十幾萬大軍,後有崇禎、徐應偉的兩萬精銳明軍,開戰就必定是全軍覆滅的結局。

好半晌後,李定國長嘆息道:“子不言父過,義父或有失當之舉,但是身為義子,我卻不能背棄義父。”

聽到這話,徐應偉就知道招降之事大有希望。

因為張定國對張獻忠的稱呼已經改成了義父,可見在他的內心裏,還是認同大明這個朝廷,認為張獻忠只是造反的反賊。

更重要的是張定國心中有孝道,就尚可救藥。

當下徐應偉怫然說道:“忠於義父僅只是小孝,忠於國家才是大孝,你選了小孝卻舍棄了大孝,豈非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