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斷其歸途(第2/2頁)

“偽順騎兵早到了,不過又走了。”王家彥道。

“啊,到了又走了?”堵胤錫聞言當即愣在那裏。

“是這麽回事。”金鉉便將剛才發生的一幕娓娓道出。

堵胤錫怦然心動道:“如此說來,這個李巖倒可以爭取。”

“爭取李巖歸降麽?”王家彥道,“此事怕是不易,似李巖這樣的人物,要想使他變節怕是不易。”

“不然。”堵胤錫道,“開美兄你剛才說的話可錯了,李巖所效忠的其實並非偽順,而是他心中的道,所以他歸降大明並非變節,而是順應文道!”

“什麽是讀書人的道?即是孔孟之道,即是以民為本。”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方為真正的讀書人的道!”

說此一頓,堵胤錫又道:“不過,要想李巖完成思想上的轉變也非易事,當務之急是先斷了他的歸途!”

金鉉問道:“牧子兄已經有了全盤方略?”

堵胤錫道:“本來,我是想集中南直鎮兵主力,兵分多路將其往北驅趕,再然後協同定王所率之騎兵聚而殲之,可是現在既然知道李巖對偽順的效忠之心已經動搖,那就得改一下方略,可以先斷其歸路,待其糧盡再行迫降。”

說此一頓,又對隨行的第2師師長閻應元說道:“皕亨,這個任務就交給第2師了,你現在就帶著第2師主力,分頭搶占黃榆關、土門關、倒馬關及紫荊關。”

閻應元卻有些擔心:“部堂大人,劉宗敏已經帶著偽順的十萬大軍出潼關,正晝夜兼程殺奔徐州而來,第2師主力若是不在,徐州恐有險。”

“不妨事。”堵胤錫卻道,“如今之偽順,也就高一功的後營還有點戰鬥力,劉宗敏的中營自從一片石之戰遭受重創後,至今沒有恢復元氣。”

堵胤錫是真的沒有把劉宗敏的十萬人馬放在眼裏。

須知南直鎮台足有15萬人,去掉第2師也還有13萬人。

就算這13萬人馬雖有士卒以及基層軍官,而沒有南監學生充當的士官及士子營士子充當的高級將領,也一樣能對劉宗敏部形成碾壓。

至於原因,也是非常的簡單,裝備跟上了。

南直鎮台的15萬鎮兵已經全部換裝燧發槍。

還有大炮,南直鎮台的各種火炮加起來已經超過兩千門。

雖然這其中有許多老舊的虎蹲炮、佛郎機炮和紅夷大炮,可這有什麽關系?裝填上炮彈一樣能打死人,無非就是速度慢了點,精度差些。

閻應元帶著第2師走了,王家彥和金鉉也帶領著北監的學生前往徐州暫駐。

徐州也是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節點,當然,將徐州作為教學節點主要是為了體現出徐州與北直及山東等地的巨大差距。

徐州的欣欣向榮、豐衣足食與北直、山東乃至河南的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慘象一對比,教育意義立刻就出來,這比先生在課堂之上講一萬句效果還好。

一個好的皇帝可以決定一國之興衰,一個好的巡撫或總督巡撫,可以決定一省或數省之興衰,同樣的道理一個好的知縣也可以決定一縣百姓之安樂,由此,就可以讓這些學生清醒的認識到,將來他們肩上擔的著是什麽?

……

回頭再說朱慈炯,迫降了高一功的後營主力之後,便從北直鎮台抽調了一萬鎮兵,負責將3萬多偽降軍押解到遼東。

朱慈炯暫時還沒功夫處理這些降卒。

打發走3萬多偽順降卒,朱慈炯又率領騎兵1師沿運河繼續南下,為什麽要沿著運河南下?因為高一功供出了李巖所部的消息。

剛開始時,高一功其實是不想說的。

但是知道李巖所部動向的並不只他一個。

所以最後,高一功也就竹筒倒豆子全交代了。

需要說明的是,沿著運河南下的並不只騎兵1師,還有大明火車廠的首列試驗型火車也被朱慈炯征用。

不得不說,火車這種東西是會上癮的。

朱慈炯僅只是用過一次,就舍不得放下。

因為這玩意不僅可以運兵,更可以大量攜帶輜重。

有火車隨行南下,騎1師的行軍壓力就大大減輕。

比如現在,朱慈炯甚至還可以在行軍途中喝點小酒。

看著車窗外緩緩後退的荒野,朱慈炯心忖道,回頭必須跟父皇提一下,等兩京鐵路修好之後,緊接著就要修築北京到察哈爾的京察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