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就打大阪(第2/2頁)

“聖上,選擇長崎有三個原因。”鄭芝龍道。

“其一,長崎地處九州島最西,距離德川幕府行在江戶極遠,所以即便遭到攻擊,德川幕府短時間內也難以調集大軍來援。”

“其二,臣曾在長崎生活多年,對長崎很熟,而且臣的次子就在長崎,若攻長崎,臣的次子以及田川家的武士可作為內應,奪城並不難。”

“其三,長崎是德川幕府唯一的對外商貿港口。”

“因而城內商賈雲集,東西兩洋各種貨物極其豐富。”

到底是海盜出身,到哪都忘不了打家劫舍的老本行,聽崇禎說打倭國,鄭芝龍便立刻想到了去長崎幹票大的。

鄭芝龍甚至還有個隱藏的目標。

最好是奪了長崎,讓他的次子四川七左衛門當城主。

然而鄭芝龍的這個計劃卻被崇禎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崇禎問鄭芝龍道:“閩國公,長崎城內的人口有多少?”

“人口不是很多,但也不少。”鄭芝龍道,“大概五六萬人。”

“才五六萬人口?這太少了。”崇禎說道,“換個人口更多的大城市吧。”

鄭芝龍聞言一愣,有些失落的說道:“這樣的話就只有江戶、京都或者大阪三處,因為其他的城市都跟長崎差不了多少,最多五六萬。”

崇禎道:“朕記得大阪應該就在海邊不遠吧?”

鄭芝龍笑著說道:“聖上,大阪其實就在海邊。”

“那麽,京都呢?”崇禎又問,“離大阪也沒多遠吧?”

“也就不到百裏。”鄭芝龍答道,“急行軍的話一天也就到了。”

“那就打大阪吧。”崇禎斷然道,“如果有可能,把京都也一並打了,就算沒有機會打下京都,大阪的人口應該也值回程票了。”

頓了頓,又問道:“對了,大阪大概有多少人?”

“不少於二十萬。”鄭芝龍頓了頓又道,“聖上,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征得崇禎允許後,鄭芝龍又說道:“在豐臣秀吉時代,大阪曾是倭國事實上的都城,並且豐臣氏在舊石山本願寺的基礎之上修建了大阪城,城池修得極其堅固,雖然後來一度被德川氏所攻破,但是德川氏滅亡豐臣氏之後又對大阪城進行了加固,並成為德川氏的天領,意思就是受德川幕府直接管轄。”

崇禎道:“所以呢?閩國公你的意思是?”

鄭芝龍無奈的說道:“臣是想對聖上說,大阪城作為德川幕府的天領,就必然會有重兵把守,重兵再加上堅城,急切之間只怕是很難攻克,而一旦戰事陷入膠著,德川幕府召集八萬旗本乃至數百個大名來援,那就麻煩大了。”

“旗本?”崇禎又問道,“大名朕知道,相當於諸侯,旗本又是什麽?”

鄭芝龍道:“就是直屬於德川幕府的武士,所領祿米不足1萬石且有資格參見將軍的叫旗本,沒有資格的叫做家人,德川幕府大概有5000多旗本,17000多家人,算上這些旗本和家人的家臣,至少可湊出8萬的精銳戰兵。”

崇禎笑問:“相當於就是建奴的八旗滿洲?”

“差不多。”鄭芝龍說道,“但是建奴的國力遠遠不足以與倭國相提並論,倭國除了直屬於幕府將軍的這8萬旗本之外,必要時可以征召數十萬足輕!甚至還可以征召全國數百個大名出兵來助戰,屆時我大明天兵就將陷入重圍。”

勞師襲遠,而且遠隔重洋,一旦陷入重圍基本就死定了。

崇禎卻對明軍有著絕對的信心,而且這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打出來的自信,裝備了那麽多火器的五十萬建奴都敗給明軍,區區倭奴又算得了什麽?

退一萬步,就算明軍取勝無望,自保終歸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大明擁有絕對優勢的海軍,別說倭國,就算是這個時期的世界上最強大的荷蘭海軍來了也得吃癟。

鄭芝龍沒有參加過八裏橋之戰,所以對明軍還不夠了解。

又或者說,倭國的武士早年間給鄭芝龍留下了深刻印象,導致鄭芝龍對倭奴和明軍的戰鬥力出現誤判,但是崇禎不會誤判。

當下崇禎說道:“就攻打大阪城,改計劃吧。”

“臣領旨。”鄭芝龍無奈,只能帶著幾個參謀修改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