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夜襲(第2/2頁)

那就是負責把守運河銃台的練勇,裝備很差。

不要說燧發槍,火繩槍的數量都很少,虎蹲炮更是一門都沒有。

絕大多數練勇裝備的都是長矛及短弓,長矛通常只有鍛鐵矛頭,短弓也是用老桑木臨時制作而成,棉甲都未必射得穿。

不過,銃台外圍壕溝裏的鐵蒺藜、伏弩以及地雷的數量卻不少。

還有就是,建奴銃台裏的萬人敵、灰瓶以及金汁這些器具很多。

明軍那邊為了減少後勤保障壓力,武器裝備已經實現了高度的標準化,像鐵蒺藜、伏弩以及灰瓶這些,都已經被淘汰,甚至連偏廂車都被淘汰掉。

因為在兵棋推演之中發現,偏廂車已經成為了負資產。

能夠給予明軍步兵提供的保護很有限,但是限制卻很多。

意識到偏廂車已經變成累贅,崇禎就毫不猶豫的將其裁撤。

總而言之,明軍已經徹底淘汰掉灰瓶、金汁、萬人敵等原始防禦兵器,但是建奴卻反其道而行之,對這些原始防禦兵器更為倚重。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原始防禦兵器在防禦戰中確實很好用。

明軍即便已經裝備了先進得多的火器,但是在攻堅戰中也一樣會遭受到這些原始防禦兵器的殺傷,這時候就需要仆從軍充當炮灰。

之前跟隨朱慈炯到遼東的四萬朝鮮軍,兩萬人留在了遼東,剩下的兩萬人已經被崇禎調來了北直戰場,專門充當炮灰。

這也是之前就確定好了的。

遇到硬骨頭就讓仆從軍上。

……

李禹成正在靜靜的等待著軍號的響起。

對於即將到來的這次進攻,李禹成寄予了厚望,因為上次在遼東的時候他曾經聽徐烏牛他們說起,在此次北伐中表現好的有機會免試進入國子監讀書。

即便朝鮮軍也一樣有機會,想到這裏,李禹成內心就充滿希望。

李禹成覺得他就是缺少一個機會,如果有一個合適的機會,他完全有機會成為高仙芝那樣的名將,是的,他能成為大明的高仙芝。

拿起陶酒罐,李禹成狠狠的灌了一大口。

大冷天裏痛飲帶汽的明酒,只覺身體透心的冰涼,一個字,爽!

一邊喝著酒,一邊大口的咀嚼著豬肉脯,這是大明皇帝賞賜的,參與今晚夜襲的朝鮮軍每人一罐明酒外加半斤豬肉膊。

吃飽喝足了,李禹成又開始檢查身上的武器裝備。

朝鮮軍的武器裝備有些參差不齊,有用燧發槍的,但是更多的還是火繩槍,甚至還有用弓箭以及長矛的,但是考慮到今晚的夜襲主要是近戰,所以明軍給每個朝鮮軍都額外配發了一把短銃,此外每人還有四顆手榴彈。

是改良款的五斤裝手榴彈,不是原來那種十斤裝。

李禹成很喜歡配發的短銃,造型精致,像工藝品,殺傷力也不差,二十步以內足以打穿鎖子甲或者棉甲。

確定擊發機構沒什麽問題。

李禹成又開始檢查子彈袋。

明軍的子彈袋也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

第一代子彈袋是麻布做的,在布帶上縫出一個一個的小孔,再把紙殼定裝彈塞進去,一個小孔內裝一發。

這種子彈袋其實是崇禎根據後世的子彈袋制作的。

這種子彈袋用來裝金屬彈殼定裝彈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用來裝紙殼定裝彈就經常會出現紙殼彈被壓扁不易取出的問題。

所以很快就對子彈袋做了改進。

現在的子彈袋是真正的子彈袋。

就是四個牛皮盒,通過兩條革帶交叉斜挎在胸前。

每個牛皮盒可以裝五十發紙殼定裝彈,加起來就是兩百發,也即一個基數。

除了四個裝紙殼定裝彈的牛皮盒之外,還有一個小牛皮盒,用來裝引藥包,一共也就是兩百粒的引藥包。

李禹成都是一一的清點過。

剛剛清點完,帳篷外忽然響起號角聲。

“號角響了!”帳蓬內坐地休息的朝鮮軍紛紛驚起。

“都不要動!”下一刻,帳蓬外就響起明軍的聲音,“進攻的時間還沒有到,你們只管吃你們的喝你們的,時間到了我會通知你們。”

李禹成便立刻又坐回去,然後側耳聆聽。

只聽大營的西北角已經響起密集的槍聲。

聽著好像是明軍在放銃,這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