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讓路放行(第2/2頁)

侯方域斷然說道:“所以不要被崇禎的表面文章迷惑。”

洪承疇皺眉說道:“可是侯參軍你想過沒有,如果明軍繼續沿海岸線往前推進,很快就會推進到浮河口大營,屆時浮河口大營的駐軍是守還是讓?還有我們潮河口大營以及另外三座大營的駐軍要不要前往增援?”

沿著北海的海岸,清軍一共設了五座大營,從南至北分別是浮河口大營、衛河口大營、潮河口大營、沙河口大營以及樂亭大營,其中任何一座大營遭到明軍的攻擊,另外四座大營的清軍都要立刻增援。

這個計劃本身沒任何問題。

因為洪承疇的這一防禦部署的宗旨就是拖住明軍主力,讓雙方形成僵持,所以在潮河口僵持跟在浮河口僵持沒有區別。

但現在的問題是,清軍在潮河口設了埋伏。

如果能把明軍引到潮河口,無疑是最好的。

這一來,浮河口就不能守,必須讓路放行。

所以洪承疇心下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讓出浮河口。

侯方域卻沒有一絲的猶豫,果斷的說道:“讓開浮河口,讓定南王率軍後撤到浮河上遊的滄州附近,其余各營之守軍也不必去增援!”

“如此一來,縱然崇禎真的得了失心瘋,非要走浮河水路也沒什麽問題,定南王大軍在滄州堅守三五日,衛河大營之援軍就能趕到,再過數日其余之各營也能趕到,如此仍可以依托大運河兩岸之銃台群與明軍展開長期對峙。”

說到這一頓,侯方域又道:“當然這只是最極端的情形,但是下官以為崇禎絕不會如此愚蠢,放著潮河水路不走卻非要走浮河水路。”

洪承疇必須承認侯方域的分析很有道理。

當下洪承疇便吩咐洪大說:“阿大,遣飛騎通知定南王,立即放棄浮河口,後撤至滄州附近,並依托浮河上遊河道搶修銃台。”

“嗻!”洪承轉身匆匆離去。

……

次日,明軍前鋒騎兵鎮台便進至浮河口。

浮河,西接運河,經東光、黃驊至北海,差不多就是今黃驊市的南排水河,河道既不寬也不夠深,通航能力極為有限。

但是結冰後當成“高速公路”就很好用。

明軍輜重部隊的冰爬犁可以沿著這條“高速公路”直達運河,然後再沿著運河“高速公路”一路北上直達北京。

所以,從理論上講,明軍還是有可能沿浮河進軍。

這也是洪承疇要在浮河河口設立一座大營的原因。

此刻,胡國柱就跨馬肅立在建奴浮河大營的轅門外。

建奴現在真是全方位學習大明,而且學得非常徹底,修築的軍營一律都是銃台,就是一個個銃台組合成為軍營,互相獨立,但是又能互相支援。

總共二十多個銃台,可能是因為走得急,所以沒來得及破壞。

不過胡國柱也已經是個身經百戰的宿將,所以還是派出斥候騎兵進入每個銃台仔細的檢查了一遍,以免有埋伏。

很快又有斥候回報:“總鎮大人,浮河上遊十多裏外發現建奴,至少有上萬人,攜帶有佛郎機炮以及紅衣大炮。”

“追!”胡國柱便果斷下令追擊。

追了大約半個時辰,便追上了那股建奴。

不過,這股建奴已經利用偏廂車以及楯車結成了一個大型方陣,而且偏廂車和楯車上面已經架起了大量的佛郎機以及虎蹲炮。

見此,胡國柱便果斷打消了進攻的念頭。

以騎兵進攻一支擁有車營以及炮兵保護的步兵,純粹就是找死。

於是胡國柱又帶著騎兵繞到前方,試圖拖住這股建奴,等到步兵及炮兵跟上來再將其圍殲在野外。

然而,胡國柱很快又下命令讓行。

因為建奴的車陣可以在平原移動。

所以,胡國柱和麾下的騎兵將士只能遠遠的跟在建奴屁股後面,一直跟到天黑,一直將這股建奴送到滄州附近。

天黑之後野外就不再安全。

胡國柱只能帶著騎兵返回浮河口的大營。

不過,騎兵鎮台的斥候騎兵卻並未返回,而是仍舊遊走在浮河兩岸的廣闊田野,與建奴的夜不收展開殘酷的獵殺以及反獵殺。

明軍與清軍的大戰仍未真正爆發。

但是雙方斥候騎兵與夜不收之間的死鬥。

卻已經在曠野上、夜幕下上演了不知道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