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這是陽謀(第2/2頁)

聽到這話,江天一便立刻帶著幾個士子將代表明軍的兵棋擺到了潮河的河口位置。

“等一下。”閻應元卻道,“在明軍水師距離岸邊還有二十裏遠時,守在烽火台上的建奴哨卒就能看到明軍戰船的桅杆或者夜間的信號燈,點燃烽火。”

“就是說,北海沿岸的建奴至少會有一個時辰的反應時間。”

說此一頓,閻應元以手指著沙盤說道:“鑒於此我會在滄州、天津、梁城以及灤州分別駐紮兩萬騎兵外加四萬步兵,這樣就能確保接到警訊後,至少會有一支兩萬的騎兵搶在明軍上岸之前到達明軍的登陸點,兩個時辰之內還會有四萬步兵殺到。”

聽到這話,徐應偉的臉色變得更難堪,崇禎的臉色也不太好看,因為這就意味著明軍在上岸之前要在潮河口先打一場搶灘登陸戰。

這樣一來,徐應偉的戰術構想也就徹底的化為泡影。

因為徐應偉的戰術構想立足於在建奴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進到三河縣城,從三河縣城到北京只有區區百余裏,就是一寸一寸的往前挪,也能在三個月之內挪到北京,然後就是進攻北京之決戰。

但是現在,閻應元只用了百來座烽火台就讓徐應偉的戰術構想化為泡影。

如果從上岸開始就要面對建奴的銃台群,就要一寸一寸的挪,別說三個月,就是一年也未必能到北京,因為從北海到北京有三百裏。

更糟的是,建奴還可以持續不斷在後方修銃台。

看到徐應偉的戰術構想受挫,明軍陣營的士子紛紛開始諫言。

“皕亨兄,你在灤州、滄州、天津及梁城分別駐紮6萬大軍,加起來就是24萬,建奴有那麽多兵力?可別拿練勇湊數。”

閻應元道:“24萬精兵,建奴還是湊得出來的。”

又有士子諫言道:“北海的海岸線延綿數千裏,便是從鹽山段到昌黎段也足有一千五百余裏,適合登陸的何止一處?我們完全可以多選幾處,同時登陸!”

“沒錯,多個地點同時登陸,建奴的24萬步騎能守得住幾處?”

“建奴有騎兵,我們難道就沒有騎兵嗎?可令騎兵搶先上岸驅逐建奴騎兵,並且阻止建奴的包衣構築銃台。”

然而閻應偉聽了卻連連搖頭。

“分多處登陸,結果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崇禎也點頭說:“是的,明軍可多點登陸,建奴亦可分頭拒敵,這是陽謀,明軍要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進到三河縣已然是不可能了。”

“既然是陽謀,那就強攻!”徐應偉沉聲道,“就算建奴提前知道我軍動向,就算是建奴提前調整兵力部署,就算是一寸一寸的往前推,我軍仍然有很大機會光復京師。”

說到這裏一頓,又接著說:“待水師接近潮河口附近海岸之後,先以艦炮火力將建奴騎兵逼退三裏,趁建奴騎兵後撤間隙,兩個騎兵旅先上岸,擔負警戒。”

江天一便立刻帶著幾個士子開始挪動兵棋。

先是水師的戰船模型被挪動到潮河的河口附近。

接著明軍的兩個騎兵模型被擺到了潮河的河口兩側。

這個完全沒毛病,有水師艦炮火力的掩護,建奴的騎兵根本沒有可能靠近,退避到三裏甚至四裏外是必然的,所以明軍的騎兵旅可以輕松上岸。

不過,對面屬於建奴陣營的士子也沒閑著,也在調兵。

很快,滄州、梁城以及灤城方向的馬步大軍都被搬過來。

閻應元說道:“最多兩天,駐紮在滄州等地的馬步大軍就可以趕到,屆時聚集在潮河沿線的建奴大軍將會超過20萬,隨軍包衣也將會構築起足夠數量的銃台,在構築完了前線的銃台之後,還將在後方持續的構築更多的銃台。”

閻應元說話之間,士子便在潮河沿線擺下大量銃台模型。

徐應偉卻是笑了:“既然是陽謀,既然是強攻,那就沒有必要非沿著潮河往前推進,此前之所以要沿著潮河進軍,只是想要假借水運之便,以期最快速度到達三河,可現在潮河被阻斷,水運便利已然喪失,所以就沒必要再沿著潮河向前推進。”

說完,徐應偉拿長木竿在沙盤上用力一劃。

老子不走潮河了,走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