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2/2頁)

“不僅果斷鎮壓了叛亂,還救了李倧父子,掌握了主動。”

說到這裏一頓,崇禎又道:“烺兒你說,接下來朝鮮的政局該如何處置?”

朱慈烺略一思忖之後問道:“父皇,那得看大明想要達成什麽樣的目標,然後視這個目標來制定相應策略。”

崇禎一擺手說:“展開說說。”

朱慈烺應聲是,又接著說道:“假使大明只希望朝鮮成為一個溫順聽話的藩屬國,就只需要通過政治軍事經濟以及文化等手段強化對朝鮮的滲透以及控制,但如果大明想要將朝鮮納入到版圖,就要直接派出官員,借這機會對朝鮮實施直接的統治。”

崇禎不置可否的問朱慈烺道:“烺兒,你可知當年宣宗皇帝為何放棄安南?”

“此事兒臣知道,當初明軍占領安南之後,安南土民的叛亂始終難以平息,因而需在安南大量駐軍,為此耗費的錢糧每年逾三百萬兩,而從安南征得的糧稅不足十萬,收支相抵缺口實在太大,而且短時間內看不到消彌的跡象。”

“所以,你覺得朝鮮人會比安南人溫順嗎?”

“可是朝鮮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所以……”

“安南人也一樣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不是嗎?”

朱慈烺無言以對,因為安南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不會比朝鮮人淺,可是他們對於大明朝廷一樣充滿了抵觸,始終不肯歸入大明版圖。

崇禎諄諄善誘道:“烺兒你可想過其中原因?”

朱慈烺心頭一動,忽然想起崇禎跟他說的族群認同。

當下朱慈烺說道:“父皇,這是因為族群認同的緣故嗎?”

“對嘍,就是族群認同的緣故。”崇禎深以為然道,“哪怕同為漢人,可一旦因為長時間居於某地而產生了獨特的族群認同,外來族群再想將其融合就難上加難,因為他們的族群認同會通過族內成員之間的口口相傳一直沿續下去,等外來族群衰弱之時,本地族群立刻就會想方設法趕走外來族群以贏得獨立,古時的東胡、南蠻、西戎、北狄、東甌及山越等,都是因為地域而產生的獨特族群認同。”

東亞的先民其實出自同一個祖宗。

朱慈烺皺眉問道:“那該如何破解族群認同?”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大規模的移民。”崇禎說道,“秦朝時大規模向嶺南移民,從此嶺南永遠並入華夏版圖,漢朝時大規模往閩越移民,從那之後閩越永遠並入華夏版圖,要想朝鮮和安南永遠並入華夏版圖,無他,唯有移民耳。”

朱慈烺接著問道:“然而,秦時嶺南及漢時閩越人煙稀少,因而可以大量移民,然而此時朝鮮及安南已經是人多為患,再大量移民過去又該如何養活?”

“那就雙向移民。”崇禎皺眉道,“之前朕跟你們討論過的,你忘了?”

朱慈烺道:“父皇是說將朝鮮人大量遷移到中原再分散安置,然後從中原大量遷移漢人前往朝鮮定居並屯墾?”

崇禎說道:“之前朕是這麽想的,但後來想想分散安置效果未必就好,而且實際操作起來難度也太大,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

朱慈烺的政治敏感性確實非常高,一點即透:“父皇是說,讓朝鮮人或者將來的安南人留在南京做工?”

崇禎欣然點頭道:“不一定非得是南京,蘇州、杭州等大城市也可以。”

大城市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如果本身就是同一個人種,兩代之後移民的後裔就會完美融入到主流族群,即便人種不同,兩代之後也會變成黃皮白心的香蕉人,又或者白皮黃心的雞蛋人。

“這樣確實更好。”朱慈烺點點頭,隨即又質疑道,“可是,現在南京、蘇州以及杭州等大城市也不需要那麽多的工人,朝鮮人可是有著上千萬人之眾。”

“現在用不了那麽多工人,不代表以後也不用那麽多工人。”崇禎說完返身指了一指身後快要總裝完成的臥式蒸汽機,笑著說,“等到蒸汽機投入應用,我們大明的工業將迎來脫胎換骨的提升,那時候需要的工人數量就要以千萬乃至億作為計量單位。”

朱慈烺聽了不禁心潮湧起,將來的大明真需要這麽多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