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2/2頁)

有些事,真不是崇禎想要比較,而是逼著他去比較。

華夏率領五千裝備了燧發槍的新軍在廣西平定叛亂,直到現在毫無建樹。

李香君卻憑借五千女兵兵不血刃平定四府,一舉殲滅袁韜的三萬多叛軍,甚至還將袁韜斬殺在了亂軍之中。

徐應偉愕然道:“出征四川的十萬新兵不是已經返回湖廣了嗎?還有秦部堂的十余萬鎮兵也已經撤回川東,平定鎮雄四府的又是何人?”

鄭森接著問道:“莫非是李妃娘娘的兩萬偏師?”

“更確切點說,是李妃的五千女兵。”崇禎笑著說道。

“什麽?五千女兵?”徐應偉和鄭森瞪大眼睛,這屬實沒想到。

“如何,沒想到吧?”崇禎喟然道,“李妃僅憑五千女兵即平定了鎮雄、烏撒、古藺以及敘州四府,還一舉全殲袁韜三萬叛軍並陣斬袁韜。”

頓了頓,崇禎又道:“塘報上面說袁韜乃是被李妃以手銃打死,朕是不相信的,此必是忠貞侯為了給李妃表功,所以故意這麽說,不過朕也不會拆穿就是。”

好半晌,徐應偉才喟然說道:“聖上,臣等屬實沒想到李妃娘娘竟有如此韜略,真正令我等須眉男兒羞煞愧煞。”

鄭森也是汗顏無地:“臣等不如李妃娘娘遠甚。”

“欸。”崇禎擺手說,“李妃在川東打得確實不錯,但你們大可不必為此羞愧,袁韜武大定之流如何與建奴相比?”

“朕之所以告訴你們這些,只是想讓你們倆知道。”

“眼下我大明的勢頭不錯,不僅是江南百業興盛,軍事上也是節節勝利。”

頓了頓,崇禎又朗聲說道:“所謂運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由此可見這國運已然重新回到我大明頭上,所以你們也不要有太大壓力。”

……

朝鮮因為離遼東近些,所以先接到渾河大捷的捷報。

朝鮮王李倧已經病入膏荒,都已經沒有辦法上朝了,所以這段時間朝政一直都由麟坪大君李氵窅代理。

李氵窅接到遼東的捷報之後,一邊譴快馬前往仁川報告給朱慈炯知曉,一邊親自前來景福宮覲見李倧。

“渾河大捷?”

“斬殺建奴兩萬余級?”

李倧的眼睛募然瞪大,一臉的難以置信。

李氵窅點了點頭又說道:“此事應當是真的,如果是斬首兩百級或者兩千級,則仍有可能是遼東的明軍主將所偽造,但是斬首兩萬余級,卻沒人敢偽造。”

“嗯,你分析的在理,此事應該是可信的。”李倧表示認可。

“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李氵窅道,“父王可還記得那日彰義門外的明清大戰?大清最精銳的三千巴牙喇兵,竟然被大明的三千新軍全殲!而據兒臣所知,像這樣的新軍,大明還有數十萬之多,至少遼東的數萬新軍不在定王所率這三千新軍之下。”

“恍如隔世,此間當真恍如隔世。”李倧搖搖頭,喟然說道,“莫非大明又要重現萬歷年間之盛世?為父年幼之時,入朝作戰之明軍就有這般驍勇善戰。”

李氵窅搖頭說:“父皇,兒臣也讀過壬辰倭亂之史料,以為萬歷年間之明軍恐不如當今之明軍遠甚,因為萬歷年間明軍之強悍,只是士卒之精悍,而其武將多貪鄙之輩,而如今之明軍不僅士卒精悍而不畏死,其武將也多是舍身為國之士。”

“士?你不說起父王差點就忘了。”李倧點點頭說道,“定王所率三千軍,其武將皆為襕衫士子,此誠咄咄怪事,大明士子竟也能如武將般統兵?”

“父王有所不知,士子統兵才是真的厲害。”李氵窅說著就回憶起了盛京之戰。

“這些士子在守護漢家衣冠儒家宗廟的信念支撐之下,真正做到了舍生忘死,其勇氣死志遠在尋常武夫之上,而這想必也是明軍能贏得渾河大捷的關鍵。”

“明白了,崇禎皇帝這是要為大明再造三百年國運哪。”李倧喟然道,“氵窅兒,孟子梁惠王有雲,惟智者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踐事吳,今大明國勢蒸蒸日上,再現萬歷乃至永樂盛世也並非不可能,所以我朝鮮事明務必要謙卑。”

“兒臣謹記父王之教誨。”李氵窅長拜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