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國運在明(第2/2頁)

“聖上英明。”徐應偉感到鼻子酸酸的。

寧人兄若泉下有知,想必也能瞑目了吧?

崇禎一邊走一邊與徐應偉說話,很快來到渾河戰場。

通過徐應偉的分說,崇禎也得以知道戰役的全過程。

在慶幸之余,崇禎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此役贏得實在僥幸!

得虧建奴到達的當天沒有起風,否則鄭森的空軍就沒法升空。

若是空軍無法升空,也就無法對建奴炮兵展開轟炸,建奴也就不會受到驚嚇。

建奴沒有受到驚嚇,也就不會在炮兵占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急著在夜間進攻,也就不會把最大的優勢自我消解。

再一個就是,得虧徐應偉有急智。

若不是徐應偉靈機一動想到塹壕戰,

這一次排隊槍斃的結果就將截然不同。

再還有在明軍的推進過程當中,但凡建奴的步兵和炮兵配合得稍微默契一些,哪怕只是少得可憐的默契,也足以給明軍造成滅頂之災。

因為明軍的方陣最多承受駱駝回旋炮的兩輪炮擊。

這三個條件但凡有一個不滿足,渾河大戰的結果就將被改寫。

值得慶幸的是,這三個條件都達成了,在建奴到達的當天渾戰戰場並未起風,徐應偉也靈機一動想到了塹壕戰,而建奴炮兵與建奴步兵也是毫無默契可言,而這大概就是通常說的運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國運似已經重新回到大明這邊。

……

“小侯子,你相信國運之說嗎?”

暖室之中,多爾袞的聲音幽幽響起。

正給多爾袞擦拭身子的侯方域手上一頓。

國運之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很好回答。

侯方域果斷的選擇了標準答案:“奴才當然相信國運之說,而且堅信國運在我大清,而不在南明又或者偽順。”

多爾袞笑了笑說:“氣運之說雖虛無縹緲,但有時候真讓人不得不信,昔老汗在時,曾三次遭遇危險,最後卻全部逢兇化吉。”

侯方域道:“老汗乃是天命所歸之主,自然有大氣運在身。”

多爾袞不置可否:“我大清立國之後,也是多次遭遇危機,卻也每每安然度過,不是八大晉商從關內販來我大清最為急需的糧食,就是中原叛亂四起,將明廷原本用於遼東的邊軍調去中原剿賊,還有吳三桂降清也是意外。”

稍稍一頓,又道:“便是兩次汗位爭奪,最終也是有驚無險。”

這話侯方域就不敢亂接,因為一個不慎,就有可能丟了小命。

“小侯子,你不必緊張。”多爾袞似意識到了不妥,擺擺手說,“這些話,藏在朕的心底已經幾十年了,也就是跟你這個無根之人說說。”

侯方域的內心頓時泛起一絲苦澀,無根之人?

多爾袞接著說道:“但是自從大清兵進關之後,更加確切點說,是自從崇禎在煤山上吊而未死成之後,情況就開始變得不一樣。”

“崇禎明明長成於禁宮之中,卻突然變得知兵。”

“偽順派去追殺的兵馬,居然被他耍得團團轉。”

“還有吳三桂派去追索的一千夷丁,居然直接被崇禎拐去南京。”

“一封討虜詔書,使得六千勤王士子雲集景從,先是夏鎮大戰,再是徐州大戰,再是山陽大戰,最後又是徐州大戰,大清兵竟然屢戰屢敗!”

“這之後,就更不得了,明軍居然主動出兵蓋州衛還有大沽口。”

“除了主動出擊,明軍的兵器也有了極大改進,除了自生火銃,更有了大號孔明燈的憑空出現,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一口氣說這麽多,多爾袞終於稍微感到舒坦些。

停頓了幾秒鐘後,多爾袞最後問道:“小侯子,你說國運會不會已經回到明廷?要不然這三年來大清為何如此倒黴?”

這話又是十分不好回答的。

不過難不倒侯方域這狗奴才。

“主子,易經有雲,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一個人不太可能始終走背字,一個國家也不可能一直行大運。”

“所以運數之起落是很正常的,然則我大清猶如初升之朝日,殘明則是日暮之斜陽,是以大清代明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