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舉增兵(第2/2頁)

“就是。”蘇克薩哈附和道,“南明往遼東增兵或者轉運糧秣可以走海運,省時省力且損耗也是極低,反之我大清若是往遼東增兵或者轉運糧秣,因為道路泥濘難行,不僅費時費力且損耗也是十倍乃至百倍於南明。”

陸路運輸的損耗跟海運真是沒法比。

陸路運輸一旦超過千裏,一石米最多只能剩一鬥米。

而海路運輸如果不遭遇台風,一石米基本上能剩下九鬥以上,這怎麽比?

拜音圖接著說道:“崇禎這個狗皇帝選在遼東與我大清兵決戰,就是想要通過陸路轉運的困難拖垮我大清朝,我們可不能上了崇禎這個狗皇帝的當。”

“此事不難解決。”侯方域忽然說道,“我大清同樣可以走海運。”

“侯方域,你胡說什麽呢?”何洛會呵斥道,“我大清的水師已經盡墨,若走海運如何保證船隊安全?”

洪承疇這會已經反應過來,扭頭問道:“朝宗賢弟的意思是冰運,對吧?”

“亨九先生明鑒。”侯方域微微一頷首,又對多爾袞說道,“主子,現在時間已經是十月中旬,北海已然封凍,大明雖然有水師之利,卻也已經進入不了北海,所以我大清兵完全可以通過冰爬犁往遼東轉運糧秣,甚至於軍隊。”

“冰爬犁?”多爾袞的臉色終於好看了些。

如果用冰爬犁從海路運輸,倒真是省時省力。

聽到這裏,何洛會等滿族將領也不再多說什麽。

這次大敗,最憋屈的當然還是何洛會等滿族將領。

所以,如果真能解決糧秣輜重及軍隊的轉運困難,尤其是如果能把紅衣大炮及時轉運到遼東戰場,何洛會他們並不介意再打一仗,挽回顏面。

多爾袞轉念一想,也確實承受不起丟失遼東的後果。

當下多爾袞喝道:“傳朕旨意,再增調兩萬八旗滿洲、兩萬八旗漢軍外加四萬包衣尼堪前來遼東,另外再增調200門駱駝炮以及五十萬石軍糧前來。”

“嗻!”何洛會單膝跪地打千,隨即起身去分派傳令兵。

目送何洛會出門,多爾袞又示意曹爾玉上前把他扶起來。

侯方域也上前來,跟著曹爾玉一起將多爾袞扶得坐起來,又很貼心的在多爾袞的背上墊了個靠墊,讓多爾袞躺得盡量舒服。

多爾袞舒了口氣,幽幽的說道:“諸位,渾河之戰我大清兵已然敗了,但是此戰究竟是如何敗的,直到現在朕都沒想明白,你們說,我大清兵究竟是輸在了哪裏?”

“奴才也有跟主子一樣的困惑。”拜音圖搔了搔頭說道,“我大清兵究竟輸在哪?”

“若是論勇氣,我八旗滿洲的一萬勇士可在戰場上戰至最後一卒而不後退半步,若是論兵器,我綠營之駱駝炮及虎蹲炮犀利絕不在明狗之下,若是論兵力,我大清兵之步騎大軍數量更是數倍於明狗,可是為什麽最後卻打輸了?為何?”

屋中一片沉寂,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拜音圖的疑問。

便是見多識廣的洪承疇和侯方域對此也是毫無頭緒。

崇禎若是在此,肯定冷笑一聲,武器裝備可以仿制,但是戰術思想的進步卻非一朝一夕之功,清軍要想從一支冷兵器軍隊進化為一支火器軍隊,路還長呢!

事實上,此時的明軍也僅僅只是掌握了最初級的步炮協同而已。

比如這次渾河大戰,明軍的炮兵就沒有能力做到伴隨步兵推進。

有人會問,讓野戰炮還有虎蹲炮跟隨步兵向前推進,有這麽難嗎?

對,就是有這麽難,這不光對炮兵有著極高的要求,更對步兵與炮兵之間的默契有著超高要求,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大量的訓練或者實戰來達成,沒有捷徑可走。

正因為這,建奴的步兵與炮兵才沒能形成聯動,最終被明軍各個擊破。

但是這個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多爾袞和在場的這些滿漢大臣的認知範疇。

好半晌後,還是洪承疇說了句:“主子,奴才以為還是八旗滿洲、八旗漢軍以及綠營之間沒有配合好,給了明軍各個擊破的機會,致有渾河之敗。”

洪承疇雖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是基本的認知還是有。

“說的好,就是配合不夠默契。”多爾袞道,“然而又該如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