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信仰與使命

崇禎卻更關心新軍的傷亡情況。

崇禎問道:“新軍的傷亡應該也不小吧?”

“是的。”徐應偉肅然應道,“漢城一戰,定王所率三千新軍傷亡兩千一百余人,其中陣亡九百余人,傷重不治者百余人。”

“七成。”崇禎嘆息道,“傷亡超過七成。”

“七成?!”鄭芝龍的臉上卻流露出莫名的震驚之色。

甚至比剛才聽說三千新軍殲滅了三千護軍還要更吃驚。

敢情聖上說的都是真的?新軍對死亡的承受能力真的超過五成甚至八成?這樣一支軍隊,真的是我們大明的軍隊?

“鄭卿,你是不是很吃驚?”

“回聖上,臣簡直不敢相信。”

“但這是真的。”徐應偉肅然說道。

“三千新軍中有足足百余名勤王士子。”

“勤王士子中更有監察科的三名給事中。”

“所以,沒人敢謊報軍功,也沒人會謊報軍功。”

“當然,我知道這是真的。”鄭芝龍連忙解釋道。

“我不是不信,我的意思,是這事太令人震驚了。”

“鄭卿,這其實並不奇怪。”崇禎擺手說,“因為這支新軍跟歷史上任何一支軍隊都有著本質區別,這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有軍魂的軍隊。”

“信仰?軍魂?”鄭芝龍還是頭一回聽到這兩個詞語。

徐應偉也被崇禎的這兩個詞帶回到士子營的苦難行軍。

現在回想起來,那幾個月是真苦,但是精神上是真充實。

正是那次行軍,鑄就了士子營六千多勤王士子的堅定信仰。

好半晌,鄭芝龍才又問道:“敢問聖上,何為信仰,何為軍魂?”

“有貞。”崇禎目光轉向徐應偉,說道,“你來回答閩國公的這個問題。”

“領旨。”徐應偉恭應一聲,又轉身對鄭芝龍說道,“新軍的信仰即士子營的信仰,便是為了父母妻兒而戰,為了漢家衣冠而戰,更為了華夏宗廟而戰,新軍的軍魂即為士子,領兵的勤王士子就是新軍將士們的精神支柱。”

“勤王士子死戰不退,則新軍將士就死戰不退。”

“勤王士子奮勇向前,雖刀山火海新軍將士亦會奮勇向前。”

頓了頓,徐應偉又一字一頓的說道:“若勤王士子戰至最後一人,則新軍亦將戰至最後一卒,雖粉身碎骨亦無悔。”

聽到這,鄭芝龍突然之間就明白了。

“聖上,臣有辱聖命。”鄭芝龍突然就跪下來。

“鄭卿,你哪裏錯了?”崇禎這次沒上前攙扶。

“臣沒給水師學堂的學生灌輸信仰。”鄭芝龍誠懇的說道,“所以,將來的大明水師也就無法成為一支像新軍一樣擁有信仰與軍魂的軍隊。”

“鄭卿,你知錯就好。”崇禎欣然道,“那你現在知道該怎麽做嗎?”

“臣知道。”鄭芝龍道,“待臣返回南京即延請內務府的勤王士子前往水師學堂講學,還要效仿士子營,組織水師學堂的學生進行苦難行軍。”

“不能只是簡單的苦難行軍。”崇禎若有所指道,“行軍途中,還要抽出時間幫扶沿途的百姓,幫掃地、幫砍柴、幫挑水,甚至幫著種莊稼,要讓學生們嘗盡艱辛,知道百姓生活之不易,知道民生之多艱。”

“從今往後,這樣的苦難行軍及幫扶,要成為水師學堂、國子監以及醫學院全體學生的傳統,每年兩次,每次行軍時間為一個月。”

每年九個月的學習時間加兩個月的社會實踐,還有一個月年假。

“我們要讓國子監、水師學堂以及醫學院的學生們深刻的理解,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至真至理,學生的使命不該是盲目的忠君,也不該是單純的守護社稷,他們的使命應該是讓華夏民族的每個人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禮記有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學生的最高使命應是力爭天下大同。”

說此一頓,崇禎又道:“而非守護一家一姓之天下。”

聽到這裏,徐應偉看向崇禎的眼神之中便流露出毫不掩飾的崇拜之色。

是的沒錯,徐應偉崇拜崇禎,因為崇禎不是嘴上說說,也是這麽做的,崇禎追求的從來不是朱家獨尊,而是,天下大同!

就為了一個信字,聖上甚至可對謀朝篡逆者從輕發落。

雖謀朝篡逆而不罪及家人者,古往今來唯有今上一人。

鄭芝龍聽到這裏,眼神中也流露出莫名之色,沒想到,真是沒有想到,聖上原來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他是真的認同孟子的民貴君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