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略(第2/2頁)

崇禎注意到剛才朱慈烺打量的是四川省,便問道:“你是不是想問,父皇為何要在年初發起四川之戰?”

“就是這。”朱慈烺不解的問道,“今年還有明年,是積蓄國力與建奴進行決戰的最關鍵的兩年,這時候難道不應該積蓄力量?”

崇禎說道:“積蓄力量是對的,但也不能因噎廢食。”

“因噎廢食?”朱慈烺不解的問道,“父皇此話何解?”

崇禎說道:“父皇的意思很簡單,四川之戰並不會消耗太多的國力,更不會影響到與建奴的戰略決戰,卻反而可以通過四川之戰進行練兵。”

“練兵?”聽到這,朱慈烺就有些明白崇禎的用意了。

“沒錯,就是練兵。”崇禎道,“新軍參加實戰的機會還是有些少了,平定雲南之亂只用了兩萬新軍,蓋州衛加大沽口也只是出動了一萬五千新軍,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新軍先參加了雲南之戰,接著又去了蓋州衛或者大沽口。”

“這就使得擁有實戰經驗的新軍數量嚴重不足。”

“截止到目前,有實戰經驗的新軍只有不到十分之一。”

27萬新軍只有不到3萬人擁有實戰經驗,這個比例確實是低了一些。

說到這裏一頓,崇禎又道:“如果這個時候與建奴決戰,明軍相比建奴就會存在一個最致命的弱點,實戰經驗太匱乏!”

缺乏實戰經驗,結果是災難性的。

尤其是在開戰之初,將會蒙受巨大傷亡。

因為建奴那邊幾乎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

因為這,崇禎才發起了四川之戰,並且把將近一半的新軍調到了四川,目的就是為了讓新軍將士接受戰場鍛煉。

盡管亂兵的戰鬥力遠遠不如建奴,但是多少總能讓新軍積累一點經驗。

哪怕是不打仗,只是讓新軍去一趟四川,走一下蜀道,也是有好處的。

“原來是這樣。”朱慈烺恍然點頭,又道,“如此說來,父皇在一個多月前將十萬新軍從武昌分調南京徐州,也是要拿建奴練兵?”

一個多月之前,崇禎再次調整了兵力部署。

楊畏知的十萬鎮兵已經退回雲南,秦良玉麾下也只剩十五萬湖廣鎮兵,此外李香君麾下還有兩萬遵義土兵,剩下的十萬新軍已經換防回到了武昌,原本駐武昌的十萬新軍則被崇禎調到徐州以及南京。

其中八萬新軍調到了徐州。

剩下兩萬新軍則調到南京。

之前朱慈烺搞不懂崇禎此舉意圖。

但是現在他卻是想明白了,還是為了練兵。

崇禎點點頭說:“有這打算,但是未必能成。”

“因為建奴肯定在咱們大明境內安插了很多間諜,所以不難知道咱們根本就沒有做好與建奴決戰的準備,因此建奴就有可能不會理會咱們在徐州戰場上擺出的進攻態勢,那麽調往徐州的八萬新軍也就沒機會練兵。”

稍稍的一頓,又說道:“不過,南京這兩萬新軍應該有機會。”

朱慈烺也是一點即透:“父皇,這麽說來大沽口要有大動作?”

“不光是大沽口。”崇禎微微一笑又道,“遼東那邊的動作或許更大。”

事實上,決定派朱慈炯領兵去朝鮮之前,崇禎就已經在腦子裏醞釀一個計劃,一個以靜制動的計劃,一個可以極大消耗建奴人力物力軍力的計劃,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想盡一切方法消耗建奴的人力物力軍力,盡可能削弱建奴的戰爭潛力。

然後一個月前,接到徐應偉的急遞之後,這個計劃終於成形。

出於保密考慮,崇禎連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沒有透露過半個字。

“遼東?”朱慈烺的一雙眼睛驀然瞪大,吃驚的問道,“父皇,徐應偉和三弟該不會出兵攻打建奴的舊都,盛京吧?”

聽到這,旁邊的王承恩、高起潛也是面露吃驚的神色。

崇禎道:“徐應偉塘報上沒提,但是朕料定他會打盛京。”

“可是,父皇你不是下過聖旨,嚴禁徐應偉擅自出擊麽?”朱慈烺道,“難道徐應偉還敢抗旨不成?”

“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笑了笑,崇禎又接著說:“何況,徐應偉原本就是一個敢做敢為的性格,這麽好的機會如果都錯過,那他就不再是徐應偉了。”

對徐應偉,崇禎還是頗為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