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總商會(第2/2頁)

“啊?怎麽會這樣?”石正問愁得開始揪自己的胡子。

見終於“壓”住自家老子,石久可不禁長出了一口氣。

離開黃壇石家之後,石久可又特意繞路去了一趟東山村。

徐士益對石久可倒挺客氣,還向石久可“介紹”了百來個傭工。

自從徐應偉返鄉募兵之後,姥東徐氏的日子好過了不少,但是今年又遭了一場五百年一遇的大旱,又有不少人家返貧。

此番徐應偉遠在蓋州衛鞭長莫及。

但是好在,石久可的作坊已經壯大起來。

安排區區百來個傭工對於石家的幾個手工作坊來說是小菜一碟。

順便說句,石久可的絲織作坊已經壯大到了擁有五百多架織機,兩千多個織工,一年能織絲綢兩萬匹到三萬匹,已經算得上大工場。

石家織坊能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壯大到這個程度,除了石久可本人膽子夠大之外,也跟工商實業銀號的大力扶持分不開,截止到現在,石久可先後分為三次、已經從工商實業銀號借貸了十一萬元,另外還質押四成股分換取二十萬注資。

截止目前,石家作坊的總資本已經超過五十萬元。

但是隨著作坊規模的擴大,石久可也遇到了瓶頸。

之前作坊規模還小的時候,根本就用不著擔心銷路。

可是現在,石家作坊一年生產的絲綢已經超過兩萬匹,在江南已經算得上是一家中等規模的絲綢作坊,對整個絲綢市場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面對的競爭也就變激烈,也就無法再像之前那樣談成一筆生意就能賣個精光。

石久可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絲綢商人之間的壓價。

因為總的絲綢貿易蛋糕就只有那麽一塊,誰多吃一口,就肯定會有人少吃一口,但是誰也不願意少吃,於是只能壓價,壓到最後就大家都沒錢賺。

上個月石久可算了一筆賬,今年明明織機的數量多了,織成的絲綢數量也更多,但是賺的利潤卻連去年的一半都不到,也就是說這半年白忙活了。

所以這次到南京參加大會,石久可就準備提這個問題。

從新昌去南京要經過會稽,石久可又進了一趟會稽府城。

“久可兄,你怎麽才來呀?”見到石久可,鄭遵讓顯得十分高興,“你再不來,我可就一個人先走了。”

鄭遵讓,皇家實業銀號大掌櫃鄭遵謙胞弟,也是會稽酒坊少東家。

鄭遵讓是十分感激這個大時代的,要不是因為趕上了這個大時代,鄭家的酒坊根本輪不到他來繼承,也不可能借到這麽多錢擴大規模。

想當初,鄭家酒坊一年只能釀造幾百石黃酒。

可現在,鄭家酒坊一月就能釀造數萬石發酵酒。

以前的鄭家酒坊,也就是在會稽府城還有點名氣。

可現在,江南八府一州有誰不知道鄭家酒坊的大名?

當然了,鄭家酒坊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膨脹到這個程度,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那就是將六成的股份質押給了工商實業銀號。

想起這,鄭遵讓就對自家的兄長滿腹的牢騷。

別人都以為鄭家酒坊肯定從工商實業銀號占到了大便宜,但是只有鄭遵讓知道,工商實業銀號借給鄭家酒坊的貸款利錢是按照最高標準,比如酒坊股份的質押,換成別家,頂多就質押五成股份,但鄭家酒坊就必須質押六成股份。

鄭遵讓發了幾句牢騷,還換來鄭遵謙劈頭蓋臉一通訓斥。

見了摯友石久可,鄭遵讓忍不住又發起牢騷:“久可兄,你說我鄭遵讓冤不冤?頭上頂著鄭遵謙胞弟的名聲,卻連半點好處都沒有撈到,甚至就連供給新軍發酵酒的大單,也是徐給諫還有久可兄你牽的線。”

“欸,你我兄弟說這些個做什麽。”石久可擺擺手又道。

“對了,你們鄭家酒坊是不是又要往遼東運送發酵酒了?”

“嗯呢,再過幾天就裝船起運了,還有鹹亨樓的年糕一並起運。”鄭遵讓點頭道,“要是再不運過去,北海一凍那就得等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