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抗旱神谷(第2/2頁)

河南的糧食收成沒有受到旱情影響,還有個原因。

那就是河南大面積種植的都是甘薯、苞谷以及土豆等搞旱作物。

“雖然湖廣的水利並非由下官負責,但是下官這次去湖廣巡查,期間並未通知任何一位地方官員,與湖廣同僚也沒有任何接觸,所以不存在任何欺上瞞下,下官可向黃閣老保證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實情,絕沒有半句虛辭。”

“是嗎?如此說來,仆倒是很想去河南走走看看。”

黃道周還是不相信,還想著從堵胤錫的嘴裏套話,崇禎卻不耐煩了。

“行了,黃閣老你有空真該去河南、湖廣走一走。”崇禎刺了黃道周一句,又問堵胤錫道,“堵卿,今年河南的甘薯、苞谷還有土豆收成不錯?”

堵胤錫欣然說道:“回聖上,今年河南的旱情其實是最嚴重的,黃河都徹底斷流,但是好在種植的甘薯、苞谷及土豆比較抗旱,所以並未出現大面積歉收的情形,以臣估計,畝收兩石到三石還是有的,不過再多就沒了。”

“旱情如此嚴重,還能畝收兩三石之多?”

“這麽說來,甘薯、苞谷還有土豆乃是抗旱神谷呢。”

路振飛、張慎言還有孟兆祥聞言頓時振奮不已,如果堵胤錫所言屬實,那麽在他們的內閣任上很可能還會達成另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成就——華夏從此再無饑饉,從此再也不會爆發大規模的饑荒,這事可不得了,乃是一樁大功德!

堵胤錫說道:“甘薯、苞谷及土豆確實堪稱抗旱神谷,就以河南今年的旱情而言,若種植的是小麥、水稻等作物,畝收能有一鬥就不錯了,這樣的話河南必定會出現大饑荒,那些剛從北方逃難過來的百姓必定會大量的餓斃,歸德、徐州的鎮兵只怕也會大量的逃亡,這一來聖上苦心經營的黃淮防線也就不攻自破了。”

路振飛說道:“聖上,這甘薯、苞谷及土豆需大力推廣。”

張慎言也道:“沒錯,必須在各個省大力推廣種植甘薯、苞谷及土豆,如此一來我大明就再無饑饉之虞,家家戶戶皆可安居樂業矣。”

“必須推廣,立即從河南購買儲備糧種,拿小麥和稻谷跟河南百姓換。”

難得內閣的幾位閣老都有推廣種植甘薯、苞谷及土豆的意願,可不就得趁熱打鐵,把這個事情落實下來,之前可是強力推都推不動。

然而這時候堵胤錫卻反而說道:“聖上,臣支持在各省大力推廣種植甘薯、苞谷以及土豆,但是臣建議只在相對貧瘠的旱地或者山地種植,因為在這些耕地種植小麥、水稻等作物幾乎不會有收成,但是甘薯等粗糧卻幾乎不受影響。”

張慎言問道:“水田種植粗糧和細糧的區別不大?”

“是的,水田種植粗糧和細糧的收成沒太大區別,都在畝收兩到三石左右,或許將來能培育出高產品種,但現在差別不大。”堵胤錫接著說道,“所以現在,還是小麥、稻谷等精糧與甘薯等粗糧混種才是最為可取的。”

“就這麽辦。”崇禎欣然點頭道,“那就混著種好了。”

在崇禎的記憶中,前世的農民好像也是粗糧細糧混著種,而且粗糧就是種植在相對貧瘠的山地或者田邊地頭。

這時候,孟兆祥忽然又問道:“這次我們大明遭受了如此嚴重的幹旱,也不知道偽順和建奴那邊情況怎麽樣?有沒有也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情?”

“這個,恐怕是要讓孟閣老失望了。”崇禎搖頭說道。

關於建奴和偽順治下的災情,李若璉和左懋第早有密報送到南京。

當下崇禎又說道:“建奴治下的北直、山西以及山東雖然也遭了旱災,但是災情卻要輕得多,至於偽順治下的陜西甘肅,今年更是風調雨順,據說是一個大豐年。”

“啊?還大豐年?”朱慈炯就很失望的來了句,“老天爺這是不長眼哪。”

“定王還請慎言!”黃道周勃然變色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豈可言語輕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