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渡陰平(第2/2頁)

李自成有些意外,當年那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居然成了攔在蜀道上的一把鐵鎖,死死擋住了入蜀的道路。

顧君恩便小聲說:“聖上,蜀道艱險,強攻難度太大了,七盤關還只是第一道難關,再接下來還有更加險峻的朝天關,然而朝天關與劍門關相比就又不算什麽,所以就算我大順軍拿下了七盤關,也沒有什麽用。”

李自成道:“所以你的意思是?”

顧君恩道:“聖上,臣的意思是一貫的,伐蜀只能智取。”

“智取?你說的倒是輕巧。”李自成道,“怎麽個智取法?”

顧君恩道:“當年劉備入蜀,打的乃是替劉璋拒止張魯的旗號,今日聖上也可以效法劉備打出替張獻忠平定叛亂的旗號。”

李自成皺眉道:“張獻忠會相信?”

顧君恩笑著說:“信不信的試過才知道,萬一張獻忠真信了呢?”

“也是,就算他不相信也沒有什麽關系,總不會比現在更糟糕。”李自成輕輕頷首,隨即又大聲道,“來人!”

聽到這,顧君恩就知道李自成是誤會了。

他的意思是明修棧道、暗渡陰平,可李自成卻聽成了字面意思,不過顧君恩也沒有急著跟李自成說,這事不著急。

陰平道隨時都可以走。

……

李自成的書信很快就送到了成都。

“丞相,李闖這存的究竟什麽心?”張獻忠摩挲著下巴,問道,“一邊發大軍打我,一邊又說想要助我剿賊?”

汪兆齡哂然說道:“李闖的心思那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麽?他是想效仿劉備入川的手法,謀取我們大西國的地盤。”

“我猜也是這樣。”張獻忠哼聲道,“不過我才不會信他。”

“李闖肯定不值得信任,誰信誰死。”汪兆齡搖搖頭又道,“只不過,通過這一件事情也足可以證明,李闖拿我大西軍毫無辦法。”

“那是。”張獻忠不無得意的笑著說,“定國孩兒真是越發的出色了,有他守在得勝府(保寧府),守在七盤關,李闖別想殺進四川。”

“聖上所言極是。”汪兆齡欣然附和,“所以,聖上不妨假意與李闖言和,等到李闖退兵之後再會合袁韜、武大定等人,集中兵力與秦良玉、李香君大軍決戰。”

“噢對,非丞相提醒,我差點就忘了明軍才是咱們大西軍的死敵。”張獻忠點頭。

這一個多月以來,明軍雖然一直盤踞在夔州府、重慶府以及遵義府沒有急著進攻,但是看似平靜的水面底下,卻是一點都不平靜。

因為明軍自入川之後,就只專注於做一件事情:安民!

不光漢民,川東三府的土民也是明軍極力爭取的對象。

比如那個李香君,居然在遵義府給土民均田畝,這特麽不扯淡麽?

大明官軍什麽時候給老百姓均過田畝?這簡直是太陽打西邊出來。

這就搞得張獻忠的大西軍十分的被動,因為大西軍相比明軍唯一的優勢就是民心,一旦民心歸了明軍,大西軍還拿什麽跟明軍鬥?

而事實上,大西軍中已經出現了很不好的苗頭。

幾乎每天,都會有大西軍的廝養卒趁著夜色悄然逃亡。

雖然現在逃亡的只是一些廝養卒,老營的情況還是很穩定,但是張獻忠和汪兆齡他們也是十分的清楚,如果任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老營也會人心渙散。

而要想解決這個麻煩的唯一辦法,就是將明軍驅逐出四川。

稍稍一頓,張獻忠又問汪兆齡道:“不過丞相,曹勛、袁韜、武大定諸賊可信嗎?別到時候就只有咱們大西國一家出兵伐明。”

“聖上放心,臣都已經跟武大定等人約定好了。”汪兆齒信誓旦旦的說道,“武大定等人也再三向臣保證,只要我大西軍出兵,他們就會跟著出兵。”

“好,不愧是丞相,竟然能辦成此等多路聯盟。”張獻忠大喜。

說到這一頓,又道:“傳朕的旨意,讓可望孩兒、文秀孩兒還有能奇孩兒,各自率領大軍回成都,不過定國孩兒就不必回來了,他就守在七盤關防著李闖。”

“聖上明鑒。”汪兆齡一臉諂媚的說,“李闖不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