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沽口守住了(第2/3頁)

頓了頓,又說道:“再接下來,估計就要挖壕溝長期封鎖圍困我們了。”

“可惜。”陳明遇有些遺憾的說道,“這次的潮水退得太低了,要不然有水師在,建奴根本別想把炮台修起來。”

“建奴想要修炮台還是能修起來的,有水師也阻止不了他們。”

閻應元擺了擺手,又說:“畢竟水師的紅夷大炮無論是口徑還是射程,都不足以跟建奴的紅夷大炮相提並論,所以建奴完全可以先在稍遠的地方修炮台,然後憑借這些炮台的掩護到更近的地方修炮台,早晚總是可以把炮台修到現在這個位置的。”

陳明遇黑著臉道:“哪怕只能延誤幾天也比什麽都不做強百倍。”

“拱辰,你錯了。”閻應元卻擺手說,“誰說我們什麽都沒有做?只要我們守在這裏,就相當於是一把尖刀抵在了建奴的咽喉要害,建奴就得在大沽口留下足夠的兵力以及火器,這就是對建奴國力的極大消耗。”

陳明遇點點頭說:“就怕建奴不會善罷幹休。”

“建奴肯定不會善罷幹休,但是在入冬之前他們是無能為力了。”說到這稍稍一頓,閻應元又說道,“至於說入冬之後,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也是。”陳明遇釋然道,“或許那時聖上就興兵北伐了。”

“聖上北伐應該沒那麽快。”閻應元道,“但在入冬之前向大沽口增兵卻完全有可能,畢竟相比進攻,堅守城池等著建奴前來進攻似乎代價要小得多。”

“有理。”陳明遇又道,“算算時間,聖上也應該接到消息了吧?”

“那就得看聖上在哪裏了。”閻應元道,“聖上若在徐州,怕是已經得到我們的消息,他若是在南京,恐怕還得等兩日,若是在四川,還得再等數日。”

……

崇禎此時仍在徐州。

多鐸終於還是撤兵北返了。

帶著無限的惆悵還有不甘,多鐸最終還是撤了。

確定建奴真的已經撤兵北返,崇禎也準備南返。

然後走到徐州城外的時候,正好遇到北返的陳子龍夫婦。

“臣農科都給事中陳子龍,叩請聖上金安。”陳子龍向著崇禎拜倒在地。

在陳子龍右後少許,柳如是也是盈盈拜倒:“民婦柳如是叩請聖上金安。”

“賢伉儷請起。”崇禎虛虛的一托,又笑著對陳子龍說道,“陳子龍,朕這麽急著將你召回徐州,你應該不會怪朕不近人情吧?”

“聖上言重了,臣豈會有此等荒謬想法。”

陳子龍連忙說:“何況臣也沒打算在南京多呆。”

柳如是起身後則是垂著頭,也不知道她在心裏想些什麽。

不過崇禎也懶得去想這些,他不可能因為柳如是的艷名就對錢謙益輕輕放過,像錢謙益這等不知進退不知收斂的奸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更重要的是不殺錢謙益不足以維持商界的秩序。

當然,這裏所說的殺並不是殺頭,崇禎其實很討厭殺頭。

相比人頭落地,崇禎更喜歡將這些奸商或者蛀蟲的骨頭都榨出油。

對付魏國公、黔國公等勛貴如此,對付靖江王、楚王等宗室如此,對付常熟錢家、松江徐家及如臯冒家等奸商亦如此。

崇禎對冒家也沒有絲毫手軟。

有功該獎賞,有過那就該受罰。

冒襄一人之功庇護不了冒氏一族。

當然,連坐剝奪冒襄名譽是不會的。

冒襄的子侄輩該享有的權力仍舊還在。

但是如臯冒氏一族的家財就賠個精光。

當下崇禎又對陳子龍說道:“陳子龍,春耕已經開始了,你現在最要緊就是一樁,做好甘薯、苞谷及土豆的選種育種,盡快培植出畝產更高的糧種。”

“臣領旨。”陳子龍肅然道,“臣定會盡心竭力選種育種。”

崇禎又對隨行在側的堵胤錫說:“堵卿,記得多種些辣椒。”

“臣領旨。”堵胤錫恭聲應道,“臣會讓徐州鎮兵多栽番椒。”

崇禎也沒有跟堵胤錫過多解釋,讓徐州鎮台種辣椒做什麽用。

事實上辣椒這玩意用處大了去,除了直接用作生化武器之外,更可以用作明軍口糧的調味品,有辣椒和沒有辣椒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關鍵還能夠禦寒。

用不了太長時間,大明朝就肯定會對遼東、漠北甚至西伯利亞用兵。

在那等冰天雪地,如果沒有高度數的白酒以及辣椒禦寒,那是不可想象的。

崇禎帶著陳子龍、柳如是夫婦,邊說邊走,很快來到官道邊的一個寨堡前。

這也是一個標準的寨堡,住了三百戶鎮兵,因為現在已經是四月初,所以這個寨堡的鎮兵以及親屬已經開始在春耕。

只見長滿綠草的田間地頭盡是扛著犁耙或者牽著老牛的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