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多鐸被打哭(第2/3頁)

多鐸根本就不知道,他遇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對手。

……

在另一邊,堵胤錫已經下令隨行的四萬鎮兵展開。

這個時候,崇禎反而沒什麽事,只是帶著朱慈炯及八百夷丁留在明軍陣中,旁觀堵胤錫與建奴的大戰。

堵胤錫擺開的是最常規的戰陣。

具體就是依托戰車,結成陣式。

這種陣式,是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之後,在與蒙古騎兵的實戰中摸索總結並最終成形的最有效的陣式,專門克制遊牧騎兵。

當年戚繼光就是靠著這個陣式,屢屢重創南侵的蒙古騎兵,最終逼得蒙古的俺答汗只能夠向大明求和,而這便是俺答封貢。

徐州鎮台的鎮兵顯然經常操練這種戰陣。

沒等建奴騎兵殺到,四萬鎮兵就已經利用偏廂車拼接好了陣式。

以偏廂車拼接陣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固定拼接,就是將偏廂車一輛接著一輛以首尾相連,這樣就可以將若幹數量的偏廂車拼接成一堵車墻,只要有足夠數量的偏廂車,甚至可以拼接出幾十裏長的車墻,或者拼接成一座四方形城寨。

這種拼接方式用於純粹的防禦,拼接之後無法移動。

除了固定拼接之外,還有一種活動拼接,其實就是不對偏廂車進行任何拼接,而只是單純的推著偏廂車往前走,並借助偏廂車給步兵提供保護,偏廂車與偏廂車之間的縫隙處則由長矛手或者刀牌手填塞,防止建奴騎兵突入。

徐州鎮兵因為要救援騎兵,所以采取的是活動拼接。

只見四萬徐州鎮兵排成一個整齊的方陣,推著兩千多輛偏廂車緩緩往前推進,只不過後陣的偏廂車是在倒著往前拖行。

而崇禎父子和八百夷丁就在大陣的中間。

從馬背上往前看去,建奴騎兵鋪天蓋地的席卷過來。

“父皇,是兩黃旗。”朱慈炯看上去有些躍躍欲試,“聽說兩黃旗的旗丁是八旗滿洲中最驍勇善戰的,兒臣想要去試試。”

“胡鬧,你試什麽試。”崇禎的一張臉瞬間垮下來。

只不過,在內心深處崇禎還是挺欣慰的,因為朱慈炯的這種求戰心切的姿態,也反映出了一個現實,那就是明軍已經不再懼怕清軍。

便是徐州鎮台的這些鎮兵,也不再畏懼建奴。

很顯然,妻兒老小在徐州,給予了他們勇氣。

因為如果守不住徐州的話,他們就會失去一切。

要是倒回去兩年,他們是沒有勇氣跟建奴野戰的。

轉眼間,兩黃旗的騎兵已經沖殺到了明軍的大陣前。

面對刺猜般的明軍戰車陣,以及戰車縫隙間如森林般的長矛,兩黃旗的騎兵根本就不敢從正面硬沖,除了留下少量的巴牙喇在正面,以強弓及重箭遲滯明軍大陣的推進,其余的騎兵則迅速分為兩股,從明軍的兩側迂回過去。

但是迂回也是白迂回,因為明軍的兩翼及身後也是毫無破綻。

於是乎,兩黃旗的騎兵也只能采取蒙古騎兵的戰術,繞著明軍步兵大陣轉圈,一邊抽冷子射上幾箭,不過這麽做基本沒有什麽卵用。

因為明軍有偏廂車以及大盾的嚴密保護。

或者就算被箭術高超的建奴射死了幾個,也是沒用。

由於缺乏破解明軍戰車陣的手段,兩黃旗根本阻止不了明軍。

明軍戰陣的推進速度雖然要比正常行軍慢得多,但是一個時辰也能走好幾裏。

一個時辰之後,明軍步兵的戰車陣終於推進到明軍騎兵的空心方陣附近不遠,於是蒙古騎兵和兩黃旗的騎兵被迫融合為一體。

這時候如果從高空往下俯瞰的話,就可以看到很壯觀的一幕。

此刻呈現在“大草原”上的戰場,就像兩個巨大的台風氣旋,明軍步兵的戰車陣和明軍騎兵的空心方陣就是台風中心的風眼。

而圍繞明軍步兵和明軍騎兵轉圈的建奴騎兵則是巨大的氣旋。

其中北邊那個台風氣旋固定不動,南邊的那個台風氣旋則在緩慢但是不可阻擋的向著北邊的台風氣旋靠擾。

一個時辰之後,兩個氣旋的外圍終於挨在一起。

再然後,這兩個台風氣旋就合並成了一個氣旋。

一萬多的蒙古騎兵外加將近兩萬的正黃旗騎兵,圍繞著明軍騎兵的空心方陣以及明軍步兵的戰車陣,瘋狂的轉圈。

……

直到這個時候,多鐸依然心存僥幸,依然不願意承認失敗。

但是很快,多鐸的這種僥幸心理就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

就在明軍騎兵與明軍步兵會合之後不久,一部分明軍步兵突然將偏廂車正面的護板拆卸下來,露出了偏廂車上裝載的一尊尊虎蹲炮。

這些虎蹲炮並不是大明兵工廠最新生產的制式標準虎蹲炮,而是之前大明兵仗局以及兵器監生產的敞口虎蹲炮,也是參加過兩年前的徐州大戰的那批功勛虎蹲炮,崇禎把這兩千多門虎蹲炮全留在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