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淪為笑柄(第2/2頁)

當最後的一騎蒙古騎兵倒在血泊之中,胡國柱便毫不猶豫的再一次下令,命令前面兩排明軍將士外出打掃戰場,發現逃跑的蒙古騎兵就亂槍打死,遇到倒地裝死的,或者真的死了的蒙古騎兵,不由分說先照著心窩補一刀。

偶爾會有蒙古騎兵跪地上求饒,一樣處死。

因為明軍此時的處境並不安全,不敢留降卒。

而這樣殘酷的一幕,原原本本落在多鐸的眼中。

也同樣落在了鰲拜、何洛會、拜音圖等人的眼中。

何洛會覺得自己不能再坐視不理,必須得阻止多鐸。

就這一個時辰不到,已經折損23個牛錄的八旗蒙古。

按照這個傷亡速度,調來徐州的70個牛錄的八旗蒙古頂多也就支撐兩個時辰,然後就該輪到他們八旗滿洲了。

“主子,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明軍的自生火銃火力太密集了。”

“光靠騎兵的正面沖擊,根本沖不開。”

“還是只能采取側擊戰術,用輕箭拋射不斷殺傷明軍,等明軍的陣形潰亂之後,再行驅動大軍掩殺,方可以一擊致命。”

“好吧。”多鐸這時候也已經冷靜下來。

現在他需要考慮的已經不再是丟臉不丟臉的問題。

如果繼續任由八旗蒙古的傷亡擴大,搞不好會被革除旗籍。

八旗蒙古迅速改變了戰術,開始以固山為單位繞著明軍的步兵陣列不停的轉圈,每轉一圈雙方的距離就會稍稍接近些。

八旗蒙古使用的也是大稍弓。

大稍弓采用重箭的精準射擊,其有效射程一般在五十步內。

但是如果采用拋射輕箭來制造範圍殺傷,射程就可以達到一百五十步甚至更遠。

為了保證有更多的箭矢傾泄到明軍頭上,轉圈的前排蒙古騎兵一直逼近到百步,然後從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厚度達到五十步的扇環內的上萬蒙古騎兵一邊奔跑著轉圈圈,一邊不斷的向中心的空心方陣拋射輕箭。

在蒙古騎兵的箭雨侵襲之下,明軍人馬的傷亡也開始增加。

不過明軍也沒有傻站著讓蒙古騎兵射擊,而是使用燧發槍進行猛烈的回擊,燧發槍的有效射程確實就五十步,一旦超過五十步,命中率就會急劇下降,但是命中率下降了,穿透力或者說殺傷力可沒降,挨上一槍一樣會死人!

於是,局面就演變成了雙方的遠距離互射。

但是總的來說,明顯是蒙古騎兵更加吃虧。

因為輕箭拋射對明軍將士的殺傷效率非常低。

比如說胡國柱,身上已經挨了不下二十箭,整個都快被射成刺猬,卻仍舊毫發無損,因為拋射的輕箭根本射不穿他身上披掛的山文甲。

不光是山文甲,內襯鐵片的棉甲也是射不穿。

除非被射中甲胄保護不到的部位,比如手掌,膝蓋以下直到腳掌,還有披膊與護肘之間的肘關節,還有大腿外側前後兩片裙甲間的縫隙,只有被射中了這些部位明軍才會負傷,但是大多也只是負傷,喪命是不至於的。

但是,八旗蒙古的處境就不是這樣。

超過五十步後,燧發槍的命中率會急劇下降,殺傷力卻絲毫不減。

所以,打不中也就罷了,一旦打中,無論是戰馬還是人都會斃命,即便是到了一百五十步的距離,中彈照樣會斃命。

所以,蒙古騎兵每轉動一圈都會有人馬倒地。

隨著時間推移,倒斃的人馬屍體便越積越多。

多鐸找到了附近的唯一一個小土包,並不高,但是站在小土包的頂上正好可以看見蒙古騎兵包圍圈之內的明軍方陣。

看到不斷有蒙古騎兵倒下,

而方陣中的明軍卻鮮有倒下,

多鐸的臉色就變得格外的難堪。

何洛會等兩白旗的將領見此也是長嘆了一聲。

就目前的情形,除非是這夥明軍的彈藥耗盡,否則要想吃掉明軍顯然是不可能了,死再多蒙古騎兵都不可能達成這個目標,這仗沒法打。

然而,蒙古騎兵還有時間耗盡明軍的彈藥嗎?

不出意外的話,明朝援軍很快就會趕到戰場。

有句話是怎麽說的?越是怕什麽就越是來什麽。

剛想到明朝援軍,遠處就傳來啊哦啊哦的天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