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荒緩解(第2/2頁)

“已經差不多了。”崇禎沉吟著說道,“眼下江南的銀荒是愈演愈烈,隔夜拆借利率都已經漲到了兩錢,各行各業都已經深受其害。”

“此時推出銀票銀元銅元可謂順應民心。”

說此一頓,又道:“遭受的阻力也會小得多。”

除了申紹芳沒說,其他人自然是眾口一詞的贊成。

申紹芳不肯表態也不奇怪,因為銀票銀幣銅元都是由皇家銀號發行,戶部銀號卻連一口湯都沒有撈著,他自然是不滿。

“申紹芳,你說呢?”崇禎直接點名。

申紹芳還能怎麽說,只能無奈的說道:“臣附議。”

“很好,全票通過。”崇禎欣然點頭又對汪偉說,“汪偉,明天的皇明時報用整個頭版以及整個四版,濃墨重彩的介紹整個銀票制。”

“一定必須說清楚,銀票是不能夠濫發的。”

“每印發一元銀票,皇家銀號必須儲備一兩銀子。”

頓了頓,又接著說:“商家或者百姓拿了銀票可以到銀號及各地的分支機構兌換相應數額的足色銀,任何銀號及分支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絕。”

“臣領旨。”汪偉起身一揖又說道,“臣回去便讓人寫文章。”

崇禎又對鄭遵謙、錢熙和申紹芳說:“三億元銀票,工商實業銀號、航運造船銀號及戶部銀號各借支一億元,銀元及銅元暫時各借支一千萬元。”

“至於這利息麽……”說到這,崇禎又扭頭問康曦,“太子妃,之前皇家銀號借銀子給其他銀號是多少利息?”

康曦忙道:“回父皇話,一年期的月息是兩分。”

“高了。”崇禎說道,“今後就定為年息五分吧。”

“啊?年息五分?”康曦瞠目結舌,簡直不敢相信。

一下就把皇家銀號的利息收益砍去八成,這樣真的好嗎?

錢熙、鄭遵謙還有申紹芳也是大感意外,聖上這是要送錢給各號?

但是下一秒,錢熙等人的美夢就落了空,崇禎又道:“各商業銀號的利息也要降,現如今江南的工商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對銀子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加,各銀號的借貸規模也是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所以利息不應該再定那麽高。”

頓了頓,又說道:“今後一年期借貸的最高利息不得超過一錢。”

年利率不超一錢,也就是10%,對於這個時代的工商業來說可以說是極大的利好,畢竟這個時候的標準利息,就是三個月內九出十三歸。

按照九出十三歸這個標準,年利率就是145%。

這之前各家商業銀號的年利益也都在40%左右。

而崇禎卻直接將年利率壓低到了10%,是真狠。

崇禎這麽做當然還是為了扶植工商業的更快發展。

一句話,崇禎還是嫌江南的工商業發展速度不夠快。

直接的體現就是還沒有對生產效率的提升形成倒逼。

當然這也跟發展階段有關,眼下像紡織業、絲織業、印染業、糧食加工業等各行各業的規模化升級才剛開始,還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

野蠻生長階段的一大特征,就是行業處於增量博弈。

換言之,就是整個行業的市場容量足夠大,從業者都有飯吃,就算是生產效率低一些也照樣有錢賺,無非就是少賺點。

但是等過了野蠻生長階段,進入存量博弈,就得拼生產效率。

到那個時候,生產效率低下的手工業作坊就會大批量的倒閉,只有那些生產效率高人一等的手工業作坊才能夠活下來。

然後這些活下來的手工業作坊就會挖空心思的提升生產效率。

到這個階段,各種各樣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的機器就會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而崇禎現在做的,就是促使江南的各行各業能夠早日走完野蠻生長的階段,然後盡快進入到存量博弈的階段。

……

第二天,皇明時報的頭版以及四版刊載了多篇文章,連篇累牘的對內務府剛剛推出的銀票制作了詳盡的說明,同時發出倡議,讓老百姓盡快將手中的銀兩拿去皇家銀號或者其他商業銀號換取銀票銀元。

江南百姓對此當然是極為抵觸的。

而那些手裏攥著不少銀子的土財主則更是深惡痛絕。

因主銀票推出後,整個江南一夜之間就不缺銀子了,土財主再賺不到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