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第2/3頁)

朱慈烺道:“兒臣會先吃破損的那只,把好的那只留在最後吃。”

朱慈炯則說道:“兒臣先吃那只好的,再把破損的留在最後吃。”

崇禎笑了笑,又問道:“那麽你們覺得,這兩種吃法哪種更好?”

兩兄弟扭頭對視一眼,然後異口同聲說:“似乎並沒有什麽區別。”

“所以。”崇禎悠然說,“兩種用人之法,一種穩妥,另一種激進,兩者本質上並沒有優劣高下之分,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你們的需求。”

“你們需要穩妥之時,就采用穩妥的用人法。”

“而如果你們需要激進時,就采用激進的用人法。”

頓了頓,又道:“至於現在,就是大明需要徐應偉和閻應元去守蓋州衛及大沽口,因為只有這麽做,才能保證大明在最短的時間內殲滅建奴,並且不留後患!”

兩兄弟再次對視一眼,拱手說道:“多謝父皇解惑。”

話音剛落,彝倫堂外驟然響起密集的爆竹聲。

父子三人走到堂前往彝倫堂外看去,

只見南京的整個夜空都被爆竹炸亮。

崇禎十九年成為過去,

崇禎二十年,到來了!

這時候,王承恩一臉笑意的走上前。

王承恩的身後一左一右跟著高起潛還有盧九德。

盧九德手裏端著一盤蘋果,高起潛手中則端著一盆密錢。

崇禎左手抓起一只蘋果先咬了一口,右手又抓起一顆蜜錢送嘴裏。

王承恩立刻尖著嗓子唱道:“萬歲爺吃頻婆果,天下平安,萬歲爺吃蜜錢,萬方臣民甜蜜順遂,崇禎二十年國泰民安!”

堂外的小太監在雪地中跪倒一大片。

隨即高起潛便又給崇禎拿來了狐皮大氅。

另外兩個小太監也給朱慈烺和朱慈炯拿來大氅。

這三件狐皮大氅還是新做的,內務府撥的銀子。

“走,去大祀壇。”崇禎擡腿就往外走,“祭天!”

大年初一,依禮皇帝要與文武百官以及宗室勛貴一起祭告天地,以往在北京的時候要南郊北郊跑兩趟,可是到了南京之後倒省事了。

因為朱元璋把天壇和地壇合在一起變成大祀壇。

崇禎父子仨來到朝陽門外時,滿朝文武還有宗室勛貴都到齊了。

站在隊伍前面的是宗室子弟,借著火光,崇禎看到了不少張熟悉的面孔,比如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還有唐王朱聿鐭。

朱由崧對著崇禎露出討好的笑容。

朱由崧現在已經完全習慣了市易所的差事。

甚至覺得在市易所當差比當藩王更有意思。

因為朱由崧已經在市易所找到了人生價值,他現在可是皇家市易所新評選出來的十大金牌夥計之一,找他代理需要排隊。

唐王朱聿鐭後面的宗室崇禎就不認識幾個。

其中有個穿郡王龍袍的臉色很難堪,估計就是靖江王。

不過崇禎根本沒有理會,朕管你心情好壞?心情不好拿腦袋撞墻去。

宗室子弟之後就是勛貴,也有不少熟面孔,比如說閩國公鄭芝龍,又比如說楚國公左夢庚,再比如說夏國公黃得功。

還有一等忠勇子金聲桓等邊軍舊將。

崇禎便走上前去與黃得功等人逐一握手並且寒暄幾句。

鄭芝龍、黃得功等人新晉勛貴便有些懵,跟聖上握手?

徐弘基、朱國弼、常延齡、劉孔昭等老勛貴便也等著崇禎走過來與他們握手,然而崇禎卻直接就從他們面前走了過去。

一個人不可能討好所有人。

大明若想要中興,就勢必要將原來的舊貴族得罪個遍,這是絕對不可避免的。

所以完全沒必要把寶貴的精力浪費在這些舊勛貴身上,反正這些舊勛貴已經掀不起什麽浪,油水也已經被榨得差不多。

勛貴的後面便是文武官員。

此外還有內務府的一些官員。

匯合了所有人後,一班人浩浩蕩蕩的向著大祀壇而來。

就在崇禎帶著宗室子弟、新舊勛臣及文武百官到大祀壇祭告天地的同一時間,多爾袞也在玉河橋東薩滿堂舉行新年祭祀。

建奴的國教雖然已經從薩滿教改成喇嘛黃教,

但是大年初一祭祀薩滿的儀式卻被保留下來,這也是對老奴奴爾哈赤的尊重。

祭祀薩滿的儀式沒什麽意思,有意思的是由誰來主祭?是由小皇帝順治主祭,還是由多爾袞這個皇父攝政王來負責主祭?

小皇帝福臨現在已經十歲了,個頭也竄到多爾袞肩膀。

不過福臨對多爾袞卻更恭順,甚至直接改口稱皇阿瑪。

“皇阿瑪。”福臨恭敬的說道,“今年就由你來主祭吧。”

“這不好吧?”多爾袞假惺惺的說,“攝政王主祭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