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空軍(第2/2頁)

只可惜這兩樣秘密武器就第一次能有奇效。

第二次再用建奴就必定會有防備,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這兩樣秘密武器不能夠輕用,必須留到決戰之時。

想到這裏,崇禎又直接問張繼孟:“張繼孟,神火炮造好了嗎?”

“回聖上,造是造好了,可結果不盡如人意。”張繼孟站起身,有些羞愧的說道,“臣嘗試了不下百次,皆無法命中指定區域。”

“差多少?”崇禎問道,“二十丈?”

張繼孟道:“不止二十丈,足有五十丈。”

崇禎瞬間無語,這圓概率偏差屬實讓人無語。

兩三千米射程,圓概率偏差就能超過一百米,這可不就是布朗運動?在另一個世界也只有阿三的導彈能比。

……

回頭再說建奴。

借著清順之戰,多爾袞也辦了一件大事。

就是在科爾沁、察哈爾、土默特蒙古諸部強制推行盟旗制度,並且對各個部落的遊牧地界進行了劃定,從此之後每個部落就只能在劃定的區域之內放牧,嚴禁跨區域遊牧,否則就會受到清廷的嚴懲。

然後對各個部落的人口進行了造冊編戶。

通過這套措施,清廷對蒙古諸部的控制力度得到了空前強化。

這一舉措也意味著清廷對內蒙諸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治。

奴爾哈赤時代,只是與科爾沁蒙古結盟,黃台吉也只是當上名義上的蒙古共主,但到了多爾袞這裏卻實現了對內蒙諸部的實際統治。

當然,這也是因為黃台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要不然憑多爾袞自己是絕對實現不了這個目標的。

這一舉措的最大好處就是大大加強了清廷的軍力。

負責處理此事的大學士剛林此刻正向多爾袞陳述:“主子,科爾沁蒙古、察哈爾蒙古以及土默特蒙古諸部的牧區劃界已經全部完成,還有各部牧民的編戶也已完成,計有壯丁十二萬丁以上,口數三十余萬。”

“好。”多爾袞欣然道,“將軍都派出了?”

“是的,都已經派出了。”剛林道,“今後我大清再有戰事之時,就可以通過將軍府對蒙古各部下達征召令,除了留守之兵力,最多可以征召八萬蒙古騎兵!”

洪承疇、寧完我還有範文程聞此,都是大為振奮,這下大清的騎兵力量得到了成倍的擴充,這之前,外藩蒙古最多也就能夠征召兩三萬騎兵,可是推行盟旗制之後,可征召的蒙古騎兵數量就增加到了八萬騎!

多爾袞卻輕嘆一聲說道:“可征召的蒙古騎兵數量大大的增加了,這固然是好事,然而也有不好的,今後再要征召蒙古騎兵為了我大清而戰,就需要大清朝廷為之提供糧餉,這一來大清朝廷的壓力就會增加。”

“主子所言極是。”剛林喟然道,“別的姑且不說,只是今年用於賑濟土默特蒙古諸部的糧草就是個天文數字,奴才估算過了,至少需要十萬石糧食及五十萬包草料,否則牧民或牛羊就會大面積的餓死。”

多爾袞接著問道:“京畿的秋糧總共收了多少?”

剛林道:“不算各旗公庫,歸於國庫的秋糧大約100萬石,草料500萬包。”

“怎麽只有這些?”多爾袞臉色瞬間黑下來,又道,“根據南明的魚鱗圖冊,京師附近足有四千多萬畝耕地,就算畝收一石也該有四千多萬石!”

剛林苦笑:“主子,賬可不是這麽算的,京畿的耕地雖然有四千多萬畝,可是種地的包衣只有五十萬,五十萬包衣可種不了四千多萬畝這麽多,實際耕種也就兩千萬畝,而且畝收也遠沒有一石,僅有四鬥左右。”

建奴采取的是粗放式耕種,畝收非常低。

“畝收仍只有四鬥?”多爾袞臉色難堪。

這點糧食夠幹什麽?一場大仗就打沒了。

所以說大清的家底還是薄,跟南明沒法比。

剛林說道:“主子,算上河北、山西以及山東等地,應當可以湊足200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