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第一台蒸汽機(第2/3頁)

那麽眼前的這台蒸汽機顯然已經達成了這個技術指標,因為這台蒸汽機的木質飛輪確實已經動起來,雖然功率非常小。

因為崇禎只一伸手就攥住了飛輪。

然後整台蒸汽機呼噗呼噗直漏氣,飛輪也是紋絲不動。

崇禎估計,這台蒸汽機的功率也就是零點零零幾馬力。

好在只是技術驗證機而已,崇禎再次在內心寬慰自己。

只要證明了技術路線可行,接下來就可以制作真正的工業用蒸汽機。

當下崇禎笑著對方以智說:“密之,這一年你們辛苦了,朕對你們的工作很滿意,你這就去找馬鳴騄支取一萬兩銀子,所有參與研制蒸汽機的工匠人人皆有賞。”

“臣等叩謝聖上隆恩。”方以智、宋應星還有在場的工匠頓時間大喜。

參與蒸汽機研制的工匠有百多人,加上士子,每人足可以分九十多兩!

高起潛也是眼熱不已,心說聖上對這些匠戶可真慷慨哪,一掏就是萬兩。

崇禎又對方以智說道:“密之,這台驗證機已經充分證明蒸汽機的可行性,所以再接下來你們要做的,就是將這台驗證機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蒸汽機。”

稍稍一頓,崇禎又道:“真正的蒸汽機就不能夠如此簡陋。”

“無論是鍋爐、汽缸、飛輪或者傳動軸等等,都必須是鐵。”

“都必須是鐵?”方以智皺眉道,“聖上,這怕是很難辦到。”

宋應星也說道:“聖上,鍋爐用失蠟法還是可以澆鑄出來的,但汽缸不行,汽缸的內部工整要求屬實太高,即便是用失蠟法澆濤也是做不到足夠的平整,臣等嘗試過,用失蠟法澆鑄出來的汽缸和活塞會卡住,動不了。”

這時候一個老鐵匠說道:“也不是辦不到,先用熟鐵澆鑄出一個大概輪廓,然後慢慢打磨,只要時間足夠,打磨成鏡子也是不成問題。”

“就慢慢打磨。”崇禎道,“時間不是問題。”

蒸汽機這種事,急是急不來的,只能慢慢來。

何況有了現成的技術路線,第二台蒸汽機再慢也不會比第一台蒸汽機更慢,從零到一的突破總是最困難的,從一到二的改進就容易得多。

“成。”方以智點了點頭又問道,“聖上,做多大的?”

崇禎想了想說:“做一台房子那麽大蒸汽機,至少得有一丈高。”

第二台蒸汽機,崇禎就不打算重復做驗證機,而是準備直接用於提供動力,到時候先把鍛床和鉆床做出來,銃管加工速度就會大大加快。

一旦燧發槍的產能提上來,就可以對建奴形成碾壓。

至於現在,大明兵工廠由於堅持標準化制作,燧發槍產能甚至還不如建奴,大明兵工廠一年也就能生產一萬支燧發槍,建奴卻能有一萬五千支,因為建奴不用標準化,所以加工銃管的速度更快,而且建奴沒有配刺刀,成本更低。

當然,總的產能其實也沒差多少,因為除了大明兵工廠之外,還有戶部兵工廠以及十幾家小型兵工廠,一年也能生產五千支。

除此之外,車床、銑床、磨床以及刨床等機床也要開始設計。

等這些機床都研制出來,大明朝也就真正的進入到工業文明,到那個時候,建奴等蠻族或者遊牧民族,就老老實實的在家裏唱歌跳舞吧。

到那時候,就該是大明與西方國家爭奪海權的時代。

就在崇禎暢想未來之時,工場頭頂忽然掠過一團巨大的陰影。

“又來了。”方以智搖搖頭說道,“聖上你看,這是鄭大木剛做的飛車。”

後面的王承恩便非常及時的將望遠鏡遞過來,崇禎刷的拉開望遠鏡並對準清涼山上空的那團巨大陰影,真在上面看到了鄭森。

鄭森真聽取了他的建議,將熱汽球做成了飛艇形狀。

吊籃上的推進裝置也從鼓風箱變成了螺旋漿,就不知道用的什麽材質。

從效果看,顯然要比之前的熱氣球好了許多,即便是遇到大風也不會一下被刮跑,頂多就是偏離航向。

不過崇禎覺得這玩意沒什麽大用。

其中原因也非常簡單,載荷太小。

總共就那麽點兒載荷,帶的燃料多了就帶不了武器。

可要是帶的燃料少了,那就根本飛不了多遠,很快又得返航補充燃料,這就是後世空軍戰鬥機中經常說的小短腿。

但是崇禎也不會去潑鄭森的冷水。

無論如何,這種精神總值得鼓勵。

收回目光,崇禎正要再與方以智他們說說蒸汽機時,外面忽然響起雜亂的腳步聲,隨即以路振飛等四大閣輔為首的近百個官員就亂哄哄闖進來。

崇禎一下就蹙緊眉頭,心說以後得再訂立一條規矩。

未經許可,便是三品堂官也不能輕易進入格物科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