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編練新軍(第2/2頁)

這就是一支軍隊喪失掉新陳代謝的可怕後果。

遙想當年,徐達、常遇春等名將還在的時候,大明朝的軍隊何等輝煌?

可是現在,他們的子孫都退化成了什麽玩意?一個個的全都成了米蟲,指望這些米蟲撐起大明的軍威?天大的笑話。

勛貴如此,勤王士子群體恐怕也是難以免俗。

所以,崇禎必須得找到一個新陳代謝的機制,要讓銳意時取、充滿活力的新士子不斷補充進軍隊,同時還要讓老的士子逐漸的退出軍隊。

不然的話,用不了多久就又會回到勛貴的老路。

不過現在,崇禎暫時還用不著考慮這個頭痛的問題。

當務之急,需要考慮的還是編練新軍,打造出一支新式軍隊。

“閻應元,徐應偉,你們幾個都過來。”崇禎招手示意閻應元等人過來。

閻應元等幾個勤王士子幾口吃完幹糧,再魚貫來到崇禎跟前,長揖見禮道:“學生等叩見聖上,聖上萬福金安。”

“平身。”崇禎一肅手問道,“京營那邊你們整訓得怎麽樣了?”

閻應元道:“空額已經抹掉,老弱病殘的剔除也做得差不多了,兩萬的京營,實際只剩下不足八千人,接下來就是整訓。”

“京營的整訓你們就別管了,反正朕也不指望這支軍隊上戰場。”

擺了擺手,崇禎又接著說道:“現在已經是八月底了,你們趕緊返鄉募兵吧,募兵宗旨就按績效新書,第一等就是忠厚老實之人,如果是木訥之輩就更好,寧可笨一點,也不要那油滑虛浮之輩,第二等就是只招本鄉本裏。”

“父皇,這又是為何?”也在場的朱慈烺忍不住問。

“只招忠厚老實之人能理解,可為何只招本鄉本裏?不招外鄉人?”

崇禎便對閻應元說道:“皕亨,你來告訴太子,為何只招本鄉本裏?”

“是。”閻應元應一聲,又道,“如果同一營兵來自本鄉本裏,互相之間都是熟識,甚至還是親戚,那麽上了戰場之後即便遇到不利之局面,大多也能休戚與共,而不會輕易拋下自己的袍澤,不然回鄉後會被族人戳脊梁骨。”

“而如果招募外鄉人,就沒有此等顧慮。”

頓了頓,閻應元又道:“戰場上也很難做到生死與共。”

崇禎道:“這也是廣西狼兵還有湘西、夔東土兵很能打的一大原因,在渾河血戰中將建奴殺得屍橫遍野的白杆兵以及浙兵便是如此。”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所以今後我大明的募兵,每一個營必須來自於同一個縣,每一個總必須來自於同一個鄉,每一個哨來自於同一個裏,每一個隊的士兵來自同一個村,這樣的軍隊更容易形成戰鬥力。”

沒辦法,誰讓這時候還沒有形成民族的概念。

所以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事,是想都不用想。

只有靠著宗族親戚作為紐帶,才能勉強保證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下限,至少不會像之前的大明邊軍那樣,一觸即潰。

至於說戰鬥力的上限,那就要看訓練及裝備,再然後就是戰鬥經驗。

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如果再能打幾個勝仗,新軍的戰鬥力很快就會有質的提升,到時候就可以擺開陣仗,堂堂正正的跟建奴打野戰了。

等到可以跟建奴正面打野戰,建奴的末日也就到了。

因為一個大明新軍士兵的培養成本,跟建奴的一個旗丁的培養成本完全不成比例,養成時間就更加不能比,那時候就是耗也能把建奴活活耗死。

當下崇禎又對閻應元、徐應偉幾個士子說道:“你們現在就回去告訴其他的士子,今天就各自返鄉去募兵,務必要在一個月之內給朕帶回六百個總的新兵,少一個兵都不行,到時候朕要親自點檢的。”

“學生等領旨。”閻應元等領命而去。

鄭芝龍、鄭鴻逵等卻是神情一凜,六百個總?

按照募兵軍制,五人為一伍,設伍長,兩伍為一什,設什長。

三什編為一隊,設隊長,三隊編為一哨,設哨長,五哨編為一總,設把總,五總編為一營,設守備、遊擊或者參將,若幹營為一鎮,設總兵或者副總兵。

也就是說,一個總的兵額為450人,六百個總便是27萬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