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聖上要興大獄(第2/2頁)

“是。”路振飛長揖到地,“臣謹替運軍將士謝過聖上。”

“路卿不必如此。”崇禎擺手說道,“運軍將士在此次徐州大戰中也是付出了犧牲,也是有功將士,理當有此待遇。”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朕身為大明皇帝,絕不能讓大明的將士既流血,又流淚。”

“聖上聖明。”路振飛再次拜倒在地,這次金鉉也是跟著拜倒在地,口中三呼萬歲,因為聖上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真有做到。

無論是邊軍、運軍還是鄉勇,凡參與了這次徐州大戰,就同等待遇。

所有為國捐軀的將士,也是一樣哀榮,除了名字會被刻在英烈碑上,他們的父母妻兒還將獲得五十兩銀子的撫恤。

將來子侄考國子監時,還能優先錄取。

這樣的禮遇,已經堪稱是古今罕有了。

這也就難怪許多邊軍、鄉勇以及運軍將士會發出感嘆,他們這次攤上了一位好皇帝,攤上了一個好朝廷。

……

送走路振飛還有金鉉,崇禎又讓王承恩把黃宗羲和閻應元叫來行在。

黃宗羲的神情看上去還有些悒悒不樂,整個人也顯得有些萎靡不振,顯然還沒有從建奴血洗開封的陰影中走出來。

到底還年輕,所經歷的事情還是少了。

“黃宗羲,還在內疚呢?”崇禎問道。

“聖上,畢竟是十幾萬條人命啊。”黃宗羲黯然道,“如果不是學生,這十幾萬老幼婦孺或許不會死,或許此時仍活得好好的。”

說到這,黃宗羲就又開始揪自己頭發。

崇禎只能耐心的開導:“你不能這麽想,你要反過來想,如果不是你果斷同意將開封城借給李自成,偽順軍就不會出兵歸德,偽順軍不出兵歸德府,建奴就不會從徐州調兵,我們就無機可趁,徐州就仍然還處於對峙。”

頓了頓,又道:“既然是僵持對峙,就什麽都有可能發生。”

“而一旦我們大明戰敗,就遠遠不是一座開封城遭到血洗這麽簡單,整個南直錄甚至整個江南半壁都可能遭到血洗。”

“黃宗羲,你非但沒有過錯,反而是功德無量啊。”

再次一頓,崇禎又肅然說道:“你救活了上千萬江南百姓!”

崇禎這話還真不是隨便說說,一旦黃淮防線失守,建奴大舉南下,江南八府一州頃刻間就會血流成河,湖廣、江西、福建還有兩廣恐怕也是難以避免。

另外的那個時空,因為建奴南下而喪命的百姓又何止千萬人?

所以說黃宗羲真是功德無量,以個人的罵名換回了上千萬條人命。

聽了這話,黃宗羲陷入沉思,看來崇禎的這番話還是有點作用的。

崇禎的目光接著轉向閻應元,問道:“閻應元,你說談正逢和盧鴻收受賄賂,發給標下鄉勇的工食米,用的是陳年舊米?還私自收納外室?”

談正逢和盧鴻兩人也是崇禎派往淮安府編練鄉勇的勤王士子。

這兩個勤王士子估計是因為脫體集體生活的時間有些過長了,因而信念動搖。

閻應元道:“聖上,他們購買的不是陳年舊米,是發黴的朽米!因為不堪苛待,那兩標鄉勇甚至險些釀成嘩變。”

崇禎聞言,臉色當即便垮下來。

出現這樣的事情,其實早在他意料之中。

勤王士子也是人,並不是說參加了一次苦難行軍就都能夠變成品德高尚的完人,事實上真要是脫離集體生活,最終能守住本心的只能是其中的極少數士子。

其余的絕大多數士子都會被外界所侵蝕,變得跟文官一般無二,該貪時一樣貪,該沾染上的惡習一樣沾染上,並不會比那些憑科考出身的文官好到哪裏去,因為這是人性,指望個人修養來約束人性中的貪婪及欲望,靠不住。

靠道德修養是約束不了人性的,只能靠制度。

崇禎問道:“所以,你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嗎?”

“學生知道。”閻應元點點頭說,“缺乏對勤王士子的監察機制。”

“你說對了,缺乏一個監察機制。”崇禎說道,“朕聽黃宗羲說,你曾經與他討論過將民本思想寫入皇明祖訓中,有這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