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他們翻不了天(第2/2頁)

所以,要說崇禎沒料到這群人會在建奴大軍包圍徐州的關鍵時刻發難,恐怕是沒幾個人會信,他自己也不會相信。

但是崇禎為什麽偏偏沒有預先留下後手?

比如說給赴難九卿留下幾道密詔什麽的?為什麽沒有留呢?

一是因為這些人手裏沒兵權,成不了事,二就是崇禎希望這些人在這時候跳出來,讓他們盡情表演,然後讓江南的百姓,以及士子營的士子們看清楚這都是一群什麽樣的人,然後士子營的士子才能夠與東林黨人劃清界線。

說到這,就必須得提一下士子營的隱憂。

士子營眼下過得是集體生活,環境單純,互相之間探討的也是救國救民的大道理,向往的也是天下復定之後的萬邦來朝,所以很容易激發起報國熱忱,很容易產生集體認同,久而久之就會對這個集體產生超乎想象的歸屬感。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一個群體在實現某個群體目標時,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強烈的歸屬感又會產生強烈的使命感,那些獨角獸公司在創業之初凝聚力為什麽會那麽強?就是因為創業團隊在創業過程之中產生了歸屬感。

公司創業尚且如初,將目標上升到國家層面那就更不得了,那真能讓人舍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為此奉獻一切!比如那些革命先烈,之所以如此英勇,如此無畏,如此偉大,就是因為他們在實現“救國救民”這個群體目標時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繼而產生使命感,覺得這就是他們那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士子營的士子現在大概也是這麽個情況。

現在屬於創業初期,所以沒有什麽問題。

但是時間環境不會一直停留在創業初期。

士子營的這六千多士子終有一天會散出去。

其中的一部分會成為帶兵作戰的軍官甚至高級將領,一部分會成為內務府的官員,還有一部分會成為國子監乃至各省學、府學的講習,到時候,這些士子就會脫離集團生活,他們身處的環境就會變得不那麽單純,充滿各種各樣的誘惑。

到那時候,這些士子的原生環境就會發揮出潛移默化的作用。

什麽是原生環境?就是這士子的成長環境,他們的父輩祖輩,他們的家族或宗族,還有他們的師長以及同窗,就會開始影響這些士子。

然後這些士子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東林黨人的子弟。

這樣的話,不用多久東林黨就會卷土重來,而且變得更強大。

到那時候,面對士子營和東林黨的縫合怪,縱然他崇禎是個穿越者恐怕也得捉瞎,因為他手下沒人根本什麽事都做不了。

所以,必須將東林黨人的醜態給揭露出來。

同時也必須將東林黨劃到士子營的對立面。

必須讓士子營的士子們看到,東林黨不惜葬送他崇禎,不惜葬送他們整個士子營,不惜葬送大明國祚,不惜葬送漢家衣冠及宗廟社稷也要黨爭!

這樣的群體無疑就是大明中興的最大障礙,必須鏟除!

為此冒一點風險也是值得的,何況其實也沒多大風險。

只要手裏有兵,只要心夠狠,不顧輿論及罵名,東林黨人就是一群廢物,閹黨但凡只要出個厲害點的人物他們就鬥不過,遇到八旗兵更是只有被殺得人頭滾滾的份。

他崇禎現在手裏就握著兵權,不光有徐州三十鎮邊軍,還有二十萬鄉勇。

所以,崇禎是真心希望東林黨人能在南京鬧出點動靜,他才好回去殺人,而且還不用擔心會遭士子營反噬。

正說話間,鄭森匆匆走進來。

鄭森拱手說道:“聖上,建奴正在下遊搭浮橋。”

“開始搭建浮橋了嗎?”崇禎起身說道,“走,去雲龍山第九峰。”

等到崇禎帶著一眾總兵、士子來到第九峰的一號銃台,建奴已經在徐州下遊的河道上搭起了一道浮橋骨架,選的是最狹窄處的河灣,長約五裏多。

建奴總共用了二十多艘漁船,相鄰兩艘漁船之間用繩索串連起來。

此外,在黃河邊臨時搭建的水寨上,還停泊著大約一百多艘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