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直取北京(第2/3頁)

在場的幾十個士子頓時啞了,幾鎮邊軍才有底氣,怕是十鎮都沒這底氣。

好半晌後,徐應偉皺眉問道:“大木兄,那你又有什麽高見哪?說來聽聽。”

鄭森說道:“我認為夏鎮和邳州的邊軍皆不可輕動,因為他們若是不輕動,建奴就需要留出足夠兵力來監視這兩支邊軍!”

崇禎頷首,鄭森的這個判斷還是靠譜的。

有二十鎮邊軍在夏鎮和邳州,建奴肯定得專門留出軍隊監視,要不然夏鎮、邳州的軍隊隔三岔五的跑到徐州來搗亂一下,建奴就根本別想屯田。

……

與此同時,多爾袞也到了鑲白旗的行轅。

多鐸命瓦星阿搬來一扇屏風,然後指著屏風上掛的徐州輿圖,跟多爾袞介紹在徐州的兵力及屯田部署。

“十四哥,你來看徐州輿圖。”

“正白旗駐新安鎮,負責監視邳州明軍。”

“正紅旗、正藍旗駐守沛縣,負責監視夏鎮的明軍。”

“鑲紅旗駐守碭山,負責防範從河南進犯的偽順軍。”

“鑲藍旗駐守蕭縣,負責防範可能從鳳陽府北上的明軍。”

“鑲白旗、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負責封鎖徐州,外藩蒙古騎兵負責保護屯田,至於那些包衣奴才就只需負責種地。”

“在蕭縣、碭山、沛縣以及新安鎮之間,至少有耗地三百萬畝,足夠二十多萬隨軍包衣耕種,而且徐州土地肥沃,去年就已經復耕,所以產量應該不會低,就是有一點,如果想要抓捕更多包衣就有些費事。”

“因為徐州附近兩百裏內已經沒有百姓了,而只有軍隊。”

從這部署,就能看出建奴要想在徐州屯田,也是不容易。

因為徐州真的是四戰之地,四面八方都是敵人,而且每個方向的敵人都不可小覷,都必須留出足夠的兵力防範其襲擾。

之前多爾袞下定不了決心,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因為徐州屯田的風險太高,很有可能顆粒無收。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徐州屯田真的顆粒無收,多爾袞其實也有籌集糧食的辦法,只是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這麽幹。

因為這麽幹的代價太沉重。

甚至有可能動搖清廷在北直的根基。

這樣的話一統天下的希望也就沒了。

多爾袞思忖之間,多鐸又接著說道:

“這其中,我最擔心的就是碭山及新安鎮兩個方向。”

“因為新安鎮方向除了邳州的明軍,還要防範淮安府的十幾萬鄉勇。”

“假如閻應元帶著淮安府的那十幾萬鄉勇馳援徐州,又或者洛陽方向的偽順軍也大舉進犯,兩紅旗加正藍旗未必攔得住。”

“我不是擔心兩紅旗、正藍旗會吃敗仗,而是擔心兩紅旗和正藍旗兵力太少,而淮安府的鄉勇和偽順軍的兵力少說也有十萬人以上,一旦阻攔不住,讓淮安府的鄉勇或者偽順軍隊竄入徐州附近,一把火就能燒光我們的麥子。”

說此一頓,多鐸又道:“好在,十四哥帶著鑲黃旗來了,有了鑲黃旗這三十個牛錄的精銳,再加上兩萬新募漢軍,那就沒有問題了,這回咱們肯定能把崇禎耗死在徐州,也定能一戰斷送大明朝三百年國祚!”

這個時候,洪承疇忽然插話道:“主子,還需派一支騎兵巡邏黃河北岸大堤,謹防明軍掘開黃河北堤,不然的話,一旦北堤被掘開,則不僅黃河北岸的屯田將顆粒無收,甚至於就連駐守在黃河以北的八旗軍隊也會面臨威脅。”

“啊?”多鐸悚然道,“掘黃河?明狗不會這麽喪心病狂吧?”

“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多爾袞道,“十五弟,巡視河堤由你親自負責,這次且不可再犯錯,否則我也是保不住你。”

“嗻!”多鐸單膝跪地打千。

……

在雲龍山。

崇禎問道:“所以,鄭森你的法子是什麽?”

鄭森說道:“聖上,學生的意見是直接從淮安府調鄉勇經由青州府北上,這些鄉勇經受過山陽大戰的錘煉之後,已經具備堅韌的意志以及強悍的戰鬥力,學生以為他們的戰鬥力已經完全不輸給各鎮邊軍!”

聽到這話,金聲桓等武將的臉色有些不善。

瞧不起誰呢,居然說鄉勇的戰鬥力能跟我們邊軍相比?當初在安慶府若非聖上喊停,你們這些士子早讓我們殺得沒剩幾個,何況鄉勇?

不過,沒有一個武將敢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

因為傻子都看得出聖上對這些勤王士子的偏愛。

而且跟這些讀書人鬥嘴,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麽?

鄭森話音剛落,黃宗羲又說道:“大木兄還是格局小了。”

“我格局小了?”鄭森不服道,“不知太沖兄又有何高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