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使命在身(第2/2頁)

“是。”吳三旺不敢怠慢,當即轉身往回跑。

……

不得不說,溜冰就是快啊,比騎馬要快得多。

吳三旺傍晚從桃源縣出發,半夜就到了清河,然後第二天淩晨就到了山陽城外,正好遇到在巡視城防的閻應元和冒襄。

聽完吳三旺的轉述,閻應元點頭表示知道了。

“來人哪。”閻應元又說道,“帶三旺兄弟回行轅喝口熱湯暖暖身子。”

“稟大人,不必了。”吳三旺卻婉拒道,“使命在身,小人得趕緊回桃源縣復命。”

目送吳三旺踩著冰椴從冰面上迅速溜走,冒襄問道:“皕亨兄,你覺得華夏派人捎來的法子能不能行?”

閻應元道:“華夏的這個戰法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戰法,但不適合山陽。”

“皕亨兄,這我就不明白了。”冒襄不解道,“為何就不適合我們山陽?”

閻應元道:“其中道理很簡單,因為睢寧縣、桃源縣還有清河縣對建奴大軍來說,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然而我們山陽不是。”

“雞肋?”冒襄點點頭,也想起三國時期的這個典故。

閻應元又道:“所以華夏、盧象同他們可以從鄉勇中募集死士,並且拿這些死士去跟建奴搏命,建奴意識到拿下睢寧、桃源以及清河縣城所要付出的代價將會遠遠大於能從中獲得的好處,也就不願意再在那幾座小縣城浪費時間以及兵力。”

“我明白了。”冒襄點頭道,“但是相比睢寧、桃源及清河縣城,淮安府城山陽就是一塊大肥肉,因為山陽不僅是河漕總督衙門的駐節地,而且內務府的內倉庫之一也在山陽,還有淮安府最富有的縉紳也在山陽城!”

“正是如此。”閻應元嘆息道,“所以華夏這個戰法對我們沒用。”

冒襄頓足道:“兵工廠的第二批鳥銃還有虎蹲炮也不知何時才能運到山陽?”

山陽作為淮安府城,待遇還是跟睢寧等小縣城不一樣,得以額外配備虎蹲炮及鳥銃。

只不過,由於大明兵工廠的產能實在跟不上,所以原定供給山陽鄉勇的兩千支鳥銃及一百門虎蹲炮,目前僅只交付了一半。

“那個等不到了。”閻應元說道,“運河封凍,漕船已經全部停運,兵工廠就只能將鳥銃和虎蹲咆裝車走旱路,所以不要說是十天半個月,兩個月都未必能到,那時候建奴早已經兵臨城下,所以還是別指望第二批鳥銃和虎蹲炮了。”

冒襄便越發憂心,皺著眉頭說:“這便如何是好?”

“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候見招拆招便是。”閻應元卻顯得鎮定自若,“聖上也曾經說過,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去想就一定會有辦法。”

說到這一頓,又道:“至於當下,就是盡可能的儲備足夠多的物資,火藥、石灰、滾木擂石,甚至金汁,有多少就儲備多少!還有硫磺火硝柴禾稻草麥秸等引火之物,也要派兵盡可能的多搜集些,對了,還有木料也要多儲備一些。”

至於糧食什麽的反倒是不用擔心,山陽庫內有存糧百萬石。

所以就算建奴圍城一年,山陽城也是不會有糧食匱乏之慮。

冒襄卻讓閻應元說得更加的緊張,仿佛建奴已經兵臨城下,大戰已然爆發。

閻應元看到這一幕,便笑著勸道:“辟疆兄大可不必緊張,總之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堅守山陽,至於最後結果如何,是否能守住?那就交由上天來決定。我輩士子行事,但求無愧於使命,無愧於大明,亦無愧於天下黎庶。”

言下之意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做,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坦然接受。

聽了閻應元的這句話,冒襄便豁然開朗,是啊,擔憂緊張有什麽用?盡最大努力去做就是了,做到問心無愧即可。

當下冒襄說道:“皕亨兄,我負責籌集各種物資,城防部署就拜托給你了,因為你在江陰與海寇有過交手,這方面你比我有經驗。”

閻應元欣然道:“好,那就辛苦辟疆兄了。”

“欸,都是為了大明朝做事,為了天下黎庶做事,談何辛苦。”冒襄說完,就轉身匆匆離開,閻應元的目光則轉向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