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賭一把(第2/2頁)

說此一頓,華夏又道:“你們的兒子將可以保送進入國子監讀書!沒有兒子,也可以蔭一從子或者外甥入國子監,國子監學成畢業即可入士子營當勤王士子!”

聽到這,銃台上列隊的九十名鄉勇當即便不淡定了,可以當勤王士子?

這小半年與華夏相處,這些鄉勇對於勤王士子這個頭銜已經再清楚不過。

因為華夏就是勤王士子,縣尊老爺見了他都得畢恭畢敬,縣裏的那些衙役胥吏平日裏都是作威作福,可是自從華夏來了之後,這些衙役胥吏就全都把尾巴夾起來,因為一不小心犯在華夏手裏,輕則一頓棍棒,重則直接處死。

而且勤王士子過手的錢糧是以漕船計量!

所以在這些鄉勇的眼裏,勤王士子就是個不得了的大官!

想到自己的兒子有機會進入國子監讀書,讀完畢業還可以當勤王士子,這些鄉勇就再也沒辦法淡定,死亡,突然之間也沒那麽可怕!

看著這些鄉勇眼神中流露出的光,就知道鼓舞已經到位。

華夏便來到下一個銃台,繼續召集九十名鄉勇進行訓話。

再後來,華夏覺得這樣速度太慢,就讓王破壺帶著親兵把每十個銃台的九百名鄉勇聚集到一個銃台,進行統一訓話,這樣就快多了。

忙碌到中午時,終於完成對鄉勇的訓話。

然而對於能否守住睢寧,華夏心中仍舊沒底。

老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於鄉勇來說,陣亡之後撫恤金五十兩,外加蔭一子或者從子入國子監讀書,絕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重賞。

然而,依靠重賞鼓舞起來的勇氣,終究比不上戰場上拼殺出來的底氣。

戰場上拼殺出來的底氣,是基於強大的自信,士卒往往對己方的勝利充滿堅定信念,所以對傷亡的承受能力就大。

據說有些精銳部隊甚至能夠拼殺到最後一卒。

但是華夏知道,睢寧的鄉勇是絕對不具備如此強悍的承受能力。

如果只是幾十或者百來個鄉勇遭到建奴屠戮,這些鄉勇或許還能堅持不潰,但是當超過五百個甚至一千個鄉勇被殺,他們就一定會崩解。

沒經過戰陣考驗的軍隊不可能具備堅韌的意志。

這話是崇禎說的,華夏等士子對此也是深信不疑。

看來只能賭一把,就賭建奴不會在睢寧跟他們死扛。

當下華夏吩咐王破壺道:“破壺,你去把那些個家中貧苦又生了許多兒女,同時又老實巴交的鄉勇都給我召集起來!”

這些鄉勇負擔重,承受力也最強。

“是。”王破壺按照華夏的吩咐,很快就把符合條件的鄉勇召集到了一起,總共大概有九百多個,十分之一的比例。

華夏把這九百多個鄉勇編成九隊。

並且讓這九隊鄉勇換防到了西邊最外圍的九個銃台。

換防之前,華夏又再次把這九百鄉勇召集起來訓話:“我剛才說的話你們想必都已經聽到了,如果讓建奴打進睢寧,你們的父母妻兒都別想活。”

“不要指望別人會替你們去拼命,你們只能夠指望自己。”

“你們頂住了,睢寧城就守住了,你們的父母妻兒也就保住了。”

“你們要是敢臨陣脫逃,就算僥幸撿回一條命,我華夏也絕不會放過你們,不光是你們自己得死,你們的父母妻兒也都得死!”

“而如果你們死戰不退,我敢保證建奴絕不會在睢寧虛耗下去。”

“最多頂住建奴的一到兩波進攻,我敢保證建奴就必定會退兵。”

“到時候不光你們的父母妻兒能夠保全,你們也能活命,還能得一份重賞!”

華夏其實也不想這麽做,但是對這些老實巴交的鄉野漢子來說,恐嚇有時候往往比重賞更加有用,必須讓他們明白,臨陣脫逃全家都是死,如果死戰不退,就至少能夠保全他們的父母妻兒,運氣好的話他們也能活命。

到這,華夏能做的工作就已經全部做完。

但最終能不能守住睢寧,就要等待實戰檢驗。

下午未初時分,幾個建奴騎兵出現在睢寧西郊。

慶幸的是,城外的百姓早已經提前撤入縣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