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恢復冷靜(第2/2頁)

不過大順軍的那些權將軍、制將軍的表現,應該會比明軍的那些邊鎮總兵官更好,所以最終結果應該也會不同,至少慘敗應該不至於。

崇禎又道:“短時間內雙方應該是很難分出勝負。”

“哦是嗎?”陳潛夫笑道,“這對我大明而言可是好消息。”

“好消息?那恐怕就未必。”崇禎搖搖頭說,“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次我大明幫闖賊解除了滅國之危,卻未必有好結果。”

陳潛夫道:“聖上可是在擔心闖賊會恩將仇報?”

金鉉說道:“聖上擔心的不是闖賊會恩將仇報,而是建奴有可能會重新將我大明列為頭號勁敵,進而選擇與闖賊修好,並全力攻伐我大明。”

崇禎擺了擺手,喟然說道:“恐怕不是可能,而是肯定。”

盡管多鐸還在掙紮,但是他的這次南征事實上已經失敗。

不出意外的話,不出正月多鐸大軍就會因為糧盡而撤兵。

多鐸大軍一撤,李自成也就可以調集全部主力北上榆林,與阿濟格的西路大軍進行最終的決戰,屆時阿濟格的西路大軍最好結果也只能是無功而返,一個不慎,很可能還會吃一個大敗仗,畢竟李巖就在陜北呢。

也就是說,這一次阿濟格、多鐸兩路大軍都將刹羽而歸。

兩路大軍的同時失敗,想必會讓多爾袞的腦子恢復冷靜。

冷靜下來的多爾袞還是相當可怕的,接下來他就一定會調整國策,重新將大明列為建奴的頭號敵人,然後就會一邊跟闖賊媾和,一邊集中全部兵力征討大明,甚至不排除親自領兵南征,這樣的話,大明的黃淮防線就會承受空前嚴駿的考驗。

所以說古人是真睿智,總結出的諺語也是真的很有道理。

就說這一次出兵豫西,挫敗了多鐸,也救了李自成一命,但是卻很可能為大明朝招來一個更強大的敵人:多爾袞!

……

崇禎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事實上,多爾袞這時候就已經冷靜下來。

阿濟格、多鐸兩路大軍僅只是稍稍受挫,多爾袞的腦子就已經恢復昔日的冷靜,並且對當面的局勢做出清醒的研判。

對著寧完我、範文程和洪承疇三個幕僚,多爾袞喟然道:“兵分兩路,讓英親王和豫親王各領一路大軍分別討伐偽順以及南明,此事是本王失策了,即便後來本王更改了豫親王這一路大軍的目標,協同英親王合攻偽順,也是仍不足以挽回。”

洪承疇跟寧完我、範文程對了一眼,說:“王爺,兵分兩路其實也無不可……”

“亨九,你大可不必給本王留面子。”多爾袞一擺手說道,“當年的薩爾滸之戰,我大清因何而獲勝?大明又是因何而慘敗收場?”

“無他,大明之所以落敗皆因兵分多路。”

“我大清之所以勝,則是因為老汗定下的‘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全部兵力於一個方向的聚兵戰法。”

頓了頓,多爾袞又喟然說道:“這次,本王也是心急了,犯了兵家之大忌。”

聽到這,範承疇忍不住又跟寧完我、範文程對了個眼神,都是目露欣慰之色,看來皇父攝政王真是恢復冷靜了。

當下洪承疇又問道:“所以王爺的意思是?”

多爾袞並沒有立刻做出決定,而是拿手指輕輕敲擊炕幾。

洪承疇三人卻也不急,這樣的大事又豈能輕易做出決斷?

好半天,多爾袞才終於說道:“三位先生,本王意欲讓豫親王大軍撤回河北,在懷慶府及衛輝府暫做休整,再將英親王大軍撤回,轉道山西進入河北與豫親王匯合,然後遣一使節赴陜西與偽順議和,最後再集中全力伐明,可否?”

“此乃是上策!”洪承疇不假思索的道,“王爺早該如此。”

“奴才等附議。”寧完我和範文程兩人也是毫不猶豫的支持。

“甚好!”多爾袞欣然點頭道,“本王這便遣使召回兩路大軍。”

頓了頓,又道:“不過對外不可提此事,只說是戰術調整即可。”

“奴才等明白。”洪承疇三人心領神會,阿濟格、多鐸兩路大軍同時受挫,不得已下將兩路大軍合為一路,但這事肯定不能往外說,說了就難免會削弱多爾袞的威信,畢竟之前的兵分兩路出擊也是多爾袞一言而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