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績效新書(第2/2頁)

然而顧杲只是沉默不言。

但總算沒有扔掉績效新書。

而是很無所謂的把書攥手裏。

……

朱慈炯相比顧杲更年幼,出身也更加高貴,然而朱慈炯內心對戚繼光卻沒有一絲的鄙視之意,此時他已經全身心的沉浸在績效新書中。

“……第一等可用者,只是鄉野老實之人。”

“所謂鄉野老實之人,黑大粗壯,能耐辛苦。”

“手面皮肉堅實,有土作之色者,此為第一。”

讀到這裏,朱慈炯忽然合上書頁,問崇禎道:“父皇,戚少保當年編練浙兵,所募之兵便是此等鄉野老實之人否?”

“是。”崇禎點頭應道,“就是如此。”

朱慈炯道:“可是父皇,這一個月來我與勤王士子交遊,從他們的口中得知,鄉野老實大人大多懦弱,此等懦弱之人真堪為兵?”

崇禎說道:“此言大謬,事實並非如此。”

稍稍一頓,崇禎又說道:“鄉野老實之人其實並不懦弱,但之所以給彼輩士子以懦弱的印象,是因為他們敬畏士人!或者說是敬畏士人背後的朝廷!如果面對工匠商賈,又或者面對化外的蠻夷,這些鄉野老實之人絕不懦弱!”

“都說遼兵乃天下精銳,其實浙兵比遼兵更加驍勇善戰。”

“當年渾河血戰,三千白杆兵及四千浙兵先後面對數萬建奴鐵騎,鏖戰竟日,非但不落下風,反而陣斬三千多建奴!足可見其驍銳!”

“此誠勁旅精銳!”朱慈炯聽得悠然神往。

說到這一頓,朱慈炯又小聲問:“父皇,兒臣有一事不明。”

崇禎反問道:“你是不是想問朕,為何不直接征召川東以及浙西兩地之鄉野老實之人編新軍?反而要多費周章征召勤王士子?”

“是。”朱慈炯道,“還請父皇解惑。”

崇禎指了指朱慈炯手中的績效新書,說道:“答案就在書中。”

“答案就在此書中?”朱慈炯有些茫然的重新拿起績效新書。

片刻之後,朱慈炯腦海中有靈光一閃而過,當即興奮的說道:“父皇,兒臣明白了,兒臣明白父皇你的意思了。”

“哦,是嗎?”崇禎笑道,“你倒是說說看。”

朱慈炯說道:“川東白杆兵是怎麽訓練的兒臣暫時還不得而知,但是戚少保編練浙兵的秘訣就是這本績效新書。”

“第一卷束伍篇,說的是如何選兵。”

“第二卷號令篇,說的是軍中號鼓。”

“第三卷軍法篇,說的是軍法條令。”

“第四卷賞罰篇,說的是賞罰之目。”

“第五卷行營篇,說的是行軍駐營。”

“第六卷兵器篇,說的是火器操控。”

說到這稍稍一頓,朱慈炯又接著說:“只要記下這本績效新書,並照著書中所載的內容去訓練鄉野老實之人,就能得到一支精銳之師!”

“但是父皇你只有一個人,窮半年之力也就訓練一支百人之旅。”

“所以父皇才要征召士子,因為士子識字,短時間內即可記下績效新書全篇內容,然後照著書中之內容練兵,如此六千士子便可在半年之內編練六十萬人!”

“真孺子可教也。”崇禎親昵的摸了摸朱慈炯的小腦袋,這小子的政治敏感性遠遠不如朱慈烺,但是軍事上的悟性卻要遠遠勝過乃兄。

朱慈炯這話說到了點子上,這個就是學生兵的厲害之處。

學生兵因為識字,有文化,不僅成材速度快,壯大的速度也要快得多,因為每個學生兵都可以擔任基層軍官。

稍加磨煉就能夠擔任主官。

就說眼前這六千勤王士子。

到徐州戰場的血水中滾幾個來回,只要活下來三千士子,再把他們散回家鄉募兵,等到再次聚兵時,就是三十萬大軍!

這三十萬人或許不如浙兵、白杆兵,但也絕不會差太多。

再輔以大量的火炮、火槍,與建奴進行野戰就有了底氣。

到那時,明軍就再不用龜縮在黃淮防線之上,一味的被動挨打,而是可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向建奴發起淩厲反擊。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績效新書真是一本寶典!

當然,崇禎印發給勤王士子的績效新書已經不是原來的那本績效新書。

崇禎在戚繼光的基礎之上,刪除了長兵短兵、短兵長用、射法拳經布城諸器等篇,對號令軍法及賞罰也做了大量精簡,但其精髓都保留。

最後又增加了火器操控篇,共六卷一萬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