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此子大才(第2/2頁)

“沒了。”朱慈烺道,“整篇文章已經讀完。”

“太短。”朱慈炯道,“如此文章,真短小。”

“文章不在短長而在言辭之犀利,此人姓甚名誰?”崇禎問道,從他的視角,此子的言論並不過分,畢竟只是抨擊宗室而已。

要知道,明末甚至有限制君權的一股思潮。

比如說復社領袖張溥還有黃宗羲,這倆人就堅決主張限制君權,並且他們的思想在江南士子中間有很大的影響力。

朱慈烺又翻到前一頁,答道:“余姚黃宗羲。”

“原來是姚江黃孝子,難怪。”崇禎笑著說。

朱慈炯問道:“父皇,黃宗羲此人很有名嗎?”

“豈止有名,簡直名動京師。”崇禎笑道,“當年他為父伸冤,在刑部大堂當眾錐刺許顯純,痛毆崔應元,還從崔應元的身上拔了一把胡子回鄉祭奠乃父!故而得了一個‘姚江黃孝子’的美名,京師官員鮮有沒聽說過他大名的。”

頓了頓,崇禎又道:“不過此子最令人稱道的還是治亂莫返之害。”

“治亂莫返之害?”朱慈烺和朱慈炯茫然,什麽是治亂莫返之害?

崇禎道:“所謂治亂莫返之害,就是說但凡賦稅改革,剛完成改革之初可以一定程度減輕百姓負擔,但是要不了多長時間,底層官員及胥吏就能找出其中之弊並加以利用,因而百姓之負擔反而猶重於賦稅改革之前,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朱慈烺皺眉說道:“古往今來,概莫能外?真的如此嗎?”

“確實如此。”崇禎點頭說道,“唐之兩稅法,宋之常平新法乃至本朝一條鞭法,推出之初都實現了減輕百姓負擔並增加國庫收入的目標,但是用不了數年,便成害民之法,反而加重了百姓之負擔。”

朱慈烺問道:“那豈不是說改得越多錯得越多?”

崇禎點頭道:“到了王朝後期,稅法確實如此,這時候最大的問題已不在於稅法而在於人,所以在稅法制度上只能做減法,不要想著再去增加新法,而應該想著減少法規,盡可能的方便百姓,但是在用人制度上就要大膽的做加法,制定並嚴格執行各種監督制度,使基層官員以及胥吏震懾於監督制度而不敢從中吃拿卡要。”

“兒臣懂了。”朱慈烺點了點頭,又由衷的說道,“父皇,黃宗羲此人實乃大才。”

“此人確有才具,堪為宰相之才。”崇禎點頭道,“烺兒,炯兒,此番北上之時,你們兄弟可以多與此子交流。”

黃宗羲無疑是有大才幹的。

至於限制君權的思想,怕他做甚?

朱慈烺和朱慈炯恭敬的應了聲是。

朱慈烺又問:“父皇,還接著念嗎?”

“念,當然接著念,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崇禎說完身子往後一靠,又躺回到了椅子靠背上。

朱慈烺又拿起一篇文章,朗聲念道:“欲使國用足,當廢漕運並且重啟開中法,令商人運糧至徐州換取鹽引、絲引、酒引諸般……”

“此子太過偏頗。”崇禎點評道,“但也算言之有物,姓甚名誰?”

朱慈炯翻看前頁,答道:“寧波府學生員,姓華名夏,真好名字。”

“華夏?”崇禎點點頭,又說道,“再讀。”

朱慈炯又拿起一篇文章。

……

康百萬、方文箴和張翰三人興沖沖來到媚香樓,卻碰了個軟釘子。

“今日有些不便?”方文箴有些惱火的道,“有何不便?方才我還看見香君小姐的馬車了,可見她並未外出。”

鴇母李貞麗賠著笑臉說:“方員外,真對不住,香君今晚有約了。”

這便是像媚香樓的娼家的不便之處,通常只有一個當紅的紅倌人,一個晚上通常也只能接一撥客人,因而只能推掉其他的客人。

“有約?”方文箴火了,“我給雙倍茶水費。”

“哪鉆出來的市儈之徒?這一股子的銅臭味,簡直就是臭不可聞。”

“雙倍?好大的口氣呢,有幾個臭錢了不起?須知這裏可是南京。”

“信不信本公子再寫一篇防亂公揭,讓爾等身敗名裂,滾出留都?”

方文箴三人急回頭看時,便看到四個身穿綢衫的公子哥並排而來,四人手裏都拿著一色的折扇,迎著方文箴三人刷的展開,看著真瀟灑。

方文箴三人立刻慫了,世家公子惹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