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規模進攻(第2/2頁)

“以我們的兵力,從外圍上百個銃台同時發起進攻辦不到,但是從十幾個銃台同時發起進攻卻還是能做到的!這一次一定要打垮明軍!”

“嗻!”鰲拜轟然應喏。

……

崇禎已經忙碌了整整三天。

這三天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測定射擊參數。

效率嘛,只能說差強人意,已經標定好了五十多個銃台。

畢竟只有一個人,一天標定十七八個銃台就已經是極限,測定射擊諸元這個事情不費什麽體力,但是費時間。

這會崇禎又來到一個銃台。

並且將其中一門虎蹲炮搬到銃台中央。

這門虎蹲炮至少有六十斤,比其他銃台的虎蹲炮都要重。

說起這,崇禎就一臉無語,大明的兵仗局還有軍器局是真的打胯,連大秦的兵器制造都形成了一定水平的流水線制造,可是到了明朝,卻反而越混越回去了,明朝從來沒有流水線生產這種事,更加不存在標準化這個概念。

既便是同一個工匠剛澆鑄的同一批虎蹲炮,你也找不出來相同的。

因為沙模都是現翻現澆鑄,澆鑄完一門炮,就又要做個新的沙模,所以大明根本就不存在尺寸完全相同的兩門虎蹲炮。

事實上,不要說是虎蹲炮,就連鳥銃都還沒有形成標準化的生產。

每支鳥銃的銃管外徑都不一定相同,給鳥銃配套筒刺刀都很麻煩,因為每支鳥銃都必須配備專用的刺刀,這就很麻煩。

不能標準化,不僅效率低,生產速度上不去,而且造價也下不來,大明的財政也會被拖垮,所以頂住建奴的這一波攻擊後就馬上回南京,回南京之後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搞錢,搞到錢之後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改組兵仗器和軍器局。

還說虎蹲炮,由於技術參數幾乎沒有相同的,這就大大增加了測定參數的工作量,因為同一個銃台的兩門虎蹲炮都要單獨測定。

比如這個銃台的這兩門炮,不光重量不同、口徑不同,甚至連兩個虎爪的形狀以及傾角都不同,根本沒有任何相關性。

但就是這樣的兩門虎蹲炮,也得測定參數。

而且得把左右兩側各2個、前排4個、再前排3個,一共11個銃台的標定射擊參數給測定好,這一來,當三百步內的這11個銃台的任何一個遭到攻擊時,本銃台的兩門虎蹲炮就能根據事先標定的射擊參數,進行炮火的大誤差支援。

按近代標準,虎蹲炮根本就不具備標定射擊的條件。

因為虎蹲炮的誤差率太大,同樣的裝藥量,裝的也是同樣的彈丸,但是兩次射擊的彈著點能偏出三十步,接近五十米!

要知道虎蹲炮的最大射程也就五百米。

但是彈著點卻能偏出五十米,這是什麽概念?

按近代標準,這樣的火炮甚至都不能上戰場。

但是好在崇禎的要求並不高,誤差三十步是大了點,但是也能用。

因為十幾個銃台二十多門虎蹲炮從不同方向同時朝一個銃台發炮,虎蹲炮的這個缺陷就反而變成了優點,反而形成大面積無死角的全彈幕覆蓋!

“開始幹活。”崇禎大概的調了下射角,對朱慈烺還有朱慈炯說道,“還是老規矩,烺兒你去左邊的銃台,炯兒你去右邊。”

跟著崇禎測了三天的射擊參數,朱慈烺和朱慈炯小哥倆的業力能力也是突飛猛進,已經可以單獨擔負起給崇禎報靶的重任。

就是崇禎打完炮之後,小哥倆先測量彈著點的誤差,然後報給崇禎。

小哥倆應了聲是,正要離開時,右前方某個銃台陡然響起轟的一聲。

“這是號炮!”朱慈烺眉頭一皺,說道,“估計又有建奴跑過來襲擾。”

“這些建奴是真惡心,跟一群蒼蠅似的。”朱慈炯道,“趕走了還來,拍又拍不死,真是讓人生氣。”

小哥倆的話音還沒落,又是轟轟兩聲響。

“號炮三響!”朱慈烺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號炮響三聲,就不是小規模襲擾,而是大規模進攻!

“走!”崇禎沒有多說一句,轉身就往夏鎮的運河碼頭方向跑。

整個防線是早就設計好了的,但是實際效果如何還是未經驗證,現在建奴終於發起了大規模攻擊,檢驗防線成效的時候到了。

作為整個夏鎮防線的締造者,崇禎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從水師戰船的望鬥居高臨下觀察整個作戰過程,以便找出其中的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