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三千家丁(第2/2頁)

比如李如松都當到了提督,可在文官眼裏仍是莽夫。

又如戚繼光都當到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可一樣還是被文官群體瞧不起,見了文官仍需謹小慎微,一個七品言官就能夠拿捏他。

所以崇禎不確定金鉉肯不肯當這個總兵。

再有就是,崇禎也擔心文官群體會反對。

因為在“崇禎”的記憶中就曾有過這樣的一次先例。

前河南巡按禦史張任學就因為那些援剿總兵不願意進兵討賊,一怒之下主動由文官轉為總兵,結果遭到了文官群體的激烈聲討。

所以崇禎準備搞一個暫攝總兵督察軍事。

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先征得金鉉本人的同意。

結果金鉉的反應卻出乎崇禎的意料之外。

“臣願意。”聽崇禎說完,金鉉就不假思索的說道,“只要大明需要,聖上需要,別說是讓臣暫攝總兵,便當個把總臣也是毫無怨言。”

“愛卿今天說的話朕都記下了。”崇禎欣然點頭道,又說道,“不過,這些家丁都是驕兵悍將,你可能需要多花點心思敲打。”

“臣謹記。”金鉉拱手一揖又說道。

“聖上如果沒別的吩咐,臣便去履職了。”

“去吧。”崇禎欣然說道,“別忘了替朕轉告那些驕兵悍將,給他們發的是雙餉,月餉為四兩,行餉依然雙倍,戰餉依然可以拿三倍!”

重賞才會有勇夫,精兵是用重金堆出來的。

有金鉉暫攝總兵,三千家丁的成軍指日可待。

有了這三千家丁再加一千夷丁,黃淮防線就又多一重保險。

因為既便是局部戰場出現危險,這四千精兵也能及時堵漏。

花了半個月時間,終於將徐州防線理出了一個頭緒,夏鎮、徐州還有邳州三處的重點防線也在緊鑼密鼓打造,現在是時候考慮一下山東的問題。

現在時間已經是五月廿六,再過四天就要進入到六月。

史書記載,多爾袞在六月間分別派遣吳惟華、王鰲永招撫山西以及山東,但是具體是哪天並沒有記載。

所以如果想要與建奴爭奪山東,就得動手了。

崇禎便又開始扒落眼前的人手,一起潰圍的幾個文官除了金鉉、王家彥,都已經留在了南京,四個勛貴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查案還行,讓他獨當一面當個山東總督,那肯定就是在害他。

挑來挑去,還是沒有一個堪用。

就在崇禎想著要不要發急遞讓南京調個人來的時候,高起潛興沖沖過來。

“鏘!”兩個夷丁上前一步攔住高起潛,並將明晃晃的彎刀架在他脖子上。

“萬歲爺。”高起潛急得跳腳道,“太子!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有消息了哇!定王還有永王也有消息了!”

“太子?”崇禎揮了揮手。

夷丁收刀退後,高起潛這才得以近前來。

高起潛喘息道:“萬歲爺,河南巡按禦史陳潛夫遣飛騎急報,說是他在曹縣附近接到了太子殿下,這會正往徐州來。”

……

多爾袞去了一趟張家口,回來的路上再過昌平州,便帶著護軍順道過來天壽山看看。

還有洪承疇、寧完我以及範文程等三個漢臣隨行。

多爾袞雖然深恨皇太極搶走了他的皇位,恨到皇太極的妃子他都要奪過來,但是政治上卻全盤繼承了皇太極的理念,對漢人降臣尤其重視。

遙望著分布在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多爾袞忍不住朗聲吟道:“古今多少帝王事,都付後人笑談中,煌煌大明終究是氣數已盡。”

“是啊。”範文程道,“今後就是我大清的天下了。”

洪承疇稍稍猶豫了下還是說道:“攝政王,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你是想勸我取消剃發令是吧?”多爾袞哂然道,“剃發易服乃是祖制,太祖朝就定下的鐵打規矩,誰敢輕廢。”

洪承疇皺著眉頭道:“剃發易服的祖制自然要遵循……”

“那就繼續遵循吧。”洪承疇還沒說完就被多爾袞打斷。

洪承疇便只能郁悶的閉上嘴巴,但是內心卻又十分困惑。

心說多爾袞在其他事情上顯得十分的英明,為何在剃發易服上如此固執?給漢族官紳百姓剃個金錢鼠尾發式真有這麽重要?

多爾袞狠甩一馬鞭,催馬揚長而去。

百余騎護軍也紛紛催動戰馬跟上去。

範文程來到洪承疇面前,小聲說道:“亨九兄,攝政王這麽做自然有他的考量,你我就不必再勸了,靜觀其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