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清兵入關(第2/2頁)

谷可成和李友對視了一眼,都有些意動。

從朝陽門潰圍到北上昌平,再到鉆燕山,再到出人意料深入察哈爾草原,崇禎這個人似乎真的很熱衷於反其道而行之。

當下李友道:“那就再等兩天?”

“中,那就再等兩天。”谷可成沉聲說道。

李巖接著叮囑兩人道:“兩位將軍,讓將士們務必在山谷內再堅持兩天,這兩天千萬別生火造飯,以免泄露行蹤,崇禎此人謹慎得很。”

“是!”李友、谷可成肅然應諾。

……

此時,在盛京(沈陽)。

以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多爾袞為首的旗主貝勒們已經齊聚外朝崇政殿,今天將要討論一件大事:是否發兵山海關!

六歲的福臨坐在龍椅上,不時回頭看看身後的珠簾,

聽到珠簾內一聲環佩響,便又趕緊回過頭正襟危坐。

在紅色丹墀下,分坐左右的則是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至於其他幾位旗主、貝勒則只能夠站在兩側參與議政。

比如說已經六十多的代善,也只能夠站著。

至於固山額真、甲喇章京、梅勒章京啥的,更是連進大殿的資格都沒有,比如說鑲黃旗巴牙喇纛章京鰲拜,就只能守在大殿外等消息。

關於是否發兵,在場的旗主貝勒分成了兩派。

以多爾袞為首的主戰派認為應該發兵,而且應該征發國內所有的青壯年,除了留下一部分軍隊守衛盛京外,其余軍隊當傾巢而出。

支持多爾袞的,有他自己的正白旗,多鐸的鑲白旗還有羅洛渾的鑲紅旗。

而以濟爾哈朗、代善為首的保守派則認為應該謹慎,最好觀望一段時間,支持這邊的有濟爾哈朗的鑲藍旗、代善的正紅旗再加上豪格的正藍旗。

局面又變成了三旗對三旗,幾乎成了去年爭奪汗位的翻版。

於是濟爾哈朗、多爾袞還有幾位旗主貝勒便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福臨身後的珠簾,等著這道珠簾後的女人發表意見。

因為這個女人是福臨生母,滿清聖母皇太後。

福臨掌握的正黃旗、鑲黃旗事實上都是這個女人在拿主意。

只要這個女人支持某一派,局面立刻就變成了五旗對三旗,壓倒性多數!

“叮!”伴隨著一聲環佩響,珠簾後面響起一個悅耳的聲音,“哀家以為我大清還是應該勇於開拓,這也是太祖太宗立下的規矩。”

多爾袞的臉上便立刻流露出一抹笑意。

他早就知道珠簾後的女人一定會支持他。

去年爭奪汗位的時候,多爾袞和豪格各獲得三個旗的支持,局面相持不下,眼看就要內訌的時候,多爾袞果斷退而求其次,轉而支持福臨繼位,使得原本與汗位爭奪毫無關系的福臨瞬間成了滿洲國的大汗。

所以作為福臨的生母,這個女人就一定會投挑報李。

聖母皇太後布木布泰已經表態,也就意味著正黃旗、鑲黃旗也跟著表了態,多爾袞獲得了五個旗的支持,已經是絕對多數。

作為出兵首倡者的多爾袞當仁不讓的成了領兵統帥。

位次還在多爾袞之上的另一位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則被留下來鎮定盛京。

多爾袞當即下令征發滿洲所有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壯丁,克日集結,同時給科爾沁蒙古、察哈爾蒙古及土默特蒙古下發征召令,命令各部會同出兵。

隨著汗命的下達,建奴的戰爭機器便迅速開動起來,一車車的糧草輜重提前向著遼西前線輸送,一隊隊的女真壯丁從各個聚居點向著盛京匯聚,還有八旗蒙古以及八旗漢軍的兩百多個牛錄也迅速集結,東亞上空瞬間被戰爭的陰雲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