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硬漢皇帝(第2/2頁)

“啊?”劉文炳失聲道,“這可如何是好?”

崇禎瞪了劉文炳一眼,一個蒙古小部落把你嚇成這樣?

劉文炳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緊一縮脖子躲到了鞏永固的身後。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崇禎道,“拱兔部急切之間不可能召集太多人馬,而且他們也不知道我們來了多少人馬。”

王家彥點點頭道:“不出意外,拱兔部多半會認為我們是翻過長城來搶劫的邊軍,這樣的話上門復仇的頂多也就百十來騎。”

百十來騎蒙古騎兵確實不算很多。

但是看看身邊的烏合之眾,崇禎還是不敢掉以輕心。

獅子搏兔尚且要拼盡全力,更何況這次要面對的是打小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騎兵?

崇禎當即說道:“把所有輜重集中起來,壘在谷中砌成護墻,所有火器全部集中布置在護墻後,分成三隊,待拱兔部騎兵展開沖鋒,依次上前更番叠射!沒有火器的騎兵埋伏在左右林中,待拱兔部騎兵陷入混亂後包抄截殺。”

一頓,崇禎又加重語氣說道:“不可走漏一人!”

到了這時候就不能心慈手軟了,要不然把拱兔部的主力召來就麻煩大了,崇禎可不想在流賊和拱兔部騎兵的夾縫中求生。

短短一個半時辰,明軍就在谷中砌好了一堵護墻。

這堵護墻由糧包、石頭、木頭以及捆住四肢的馱馬組成,大約五尺來高。

護墻才剛剛砌好,谷口外的草原上便傳來隱隱的馬蹄聲,崇禎定睛看,只見碧綠如茵的草原上已經露出一條黑線。

遊弋在谷外的斥候也飛奔而回。

“聖上,敵騎至,大約有兩百余騎!”

比預想的要多些,但是仍在承受範圍之內。

崇禎一縱身就要翻出護墻外,卻被王家彥和金鉉拉住。

王家彥快急哭了:“聖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以堂堂天子之尊且不可以身犯險,沖鋒陷陣之事交臣等即可。”

金鉉也道:“聖上,這一戰請交由臣來指揮吧。”

“都讓開。”崇禎奮力掙脫兩人,翻出護墻,“朕乃天子,有上天以及大明列祖列宗護佑,矢石辟易,斷然不會有事!”

祖宗護佑什麽的,這當然是屁話。

崇禎只是覺得,這是打造形象的最佳時機。

一直以來,崇禎給大臣們的印象就是文韜不足而武略全無,也就勤政這一點得到幾乎所有大臣的肯定,勉強算是個勤勉之君。

所以崇禎要打造文韜武略的英武皇帝形象。

尤其武略,對於將來的北伐可以說至關重要。

作為一個穿越者,崇禎很清楚,大明退保江南已經是大勢所趨。

那麽退保江南之後肯定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南宋的類似情形,那就是江南的士子官員群體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將會阻止北伐。

所以崇禎必須重塑崇禎的形象,打造一個文韜武略的英武形象。

只有成為像明太祖、明成祖那樣的硬漢皇帝,才有可能乾綱獨斷,強力推動北伐,不然永遠都別再想打回北京。

“聖上,刀槍無眼,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哪!”

王家彥、吳麟征等大臣還想勸阻,卻被崇禎一擺手打斷。

“住口,沒有萬一!”崇禎喝道,“朕乃天子,不會有事,若是真有不測之禍,那也是天意如此,非人力能違!”

王家彥等人瞠目結舌。

天意如此,非人力能違?

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你這個昏君!

崇禎不再理會王家彥等人,大喝道:“準備!”

於護墻後隊列的三百多名火槍手便紛紛點燃火繩。

這些火槍手大多是凈軍的太監及分守各門的京營兵。

無論凈軍還是京營兵,更番叠射都是經常練的戰法。

史載更番叠射的戰法最早出現在北宋,不過當時用的是弩。

明初,黔國公沐英在征討雲南時對火器引入更番叠射戰法,取得極大的戰果,之後有明一代的火器使用大多采用更番叠射的戰法。

所以,三段擊戰法並非古斯塔夫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