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度世龍舟,自滅全族(第2/3頁)

爾等與朕共建大秦仙朝!”

“萬歲!萬歲!萬萬歲!”

與始皇帝一起跨越千載歲月,來到這個時代的【不死道兵】愈發狂熱。

人心願力陡然濃烈了幾倍。

人求長生不死是為了享受。

要是一直被埋在【造化息壤】之中,連意識都沒有,縱使能活到時間盡頭又有何用?

為什麽術士可以長生不死,他們這些【道兵】卻不可以?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變的就是變。

正統修行者駕馭諸法又不依賴諸法,而是專注修持一點超脫的性靈之光,最終實現與世同移。

反觀這些【道兵】,他們的肉身固然在【道兵】階段就已經成就非人,理論上與妖物等壽。

實際本質上依舊保留著人性的魂魄,卻永遠跨不過人仙界限。

【兵聖】只是永久固化了自身的最佳狀態,而不是像【屍解仙】那樣適應了變化。

兩相比較,一個將自己變成流水,另一個則是將自己變成堅硬的石頭甚至鋼鐵。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石頭和鋼鐵看似堅不可摧,卻抵不過時光消磨,遠遠比不上流水恒久。

而這以【人仙之法】為基礎的【皇詔十二律】,卻是以自身為首腦,以外界的王朝以肌體。

國家中的每一個個體死亡都不影響全局,只要國家不滅,律法不衰,文明不絕,皇帝就永遠不會死!

這已經是出離了屍解仙,以另一種形式成道的長生大道。

此刻,始皇帝便是要以這天地為爐,秦律為工,文武為炭,眾生為銅,君臣相佐,以盛世皇朝氣象調和陰陽。

練就一顆至高無上的“人道金丹”!

金丹一轉:注籍人仙,金丹二轉:五方天帝,金丹三轉:玄穹上帝。

比石頭還要硬的兵法意志剛剛軟化。

始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一部分意識,留在【九龍棺】的本體之中,調和文武火候,駕馭這一條度世龍舟。

另一部分則沿著香路落入了“屍”的體內。

眸中驟然金光爆閃,淡漠的眼神比九重雲闕還要高遠,讓上天台內部的所有人全都下意識打了個寒噤。

臉上微微的醉意都瞬間消散了幾分,目光閃爍,難以自持。

“竟然真的響應了?!”

這位神州祖龍卻沒有去理會群臣的心思,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中暗道:

“這具身體是十八子胡亥的後裔嬴不屈?

朕當年最寵愛的便是這個最小的兒子,雖說在獻祭國運後,無論誰人登基為帝,大秦都注定二世而亡。

但謀此大事,朕卻不敢將身後事托付於他。

也不敢將任何一個血親子女帶入墓中,以享天倫。

甚至從不曾立下母儀天下的皇後。

便是為了用漫長的時間,徹底消磨掉所有存在利益牽扯的血親故人,完美削減接下來的【人劫】!

如今雖然出了少許意外,終究沒有脫離朕的掌控。

胡亥後裔與扶蘇後裔倒也相差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始皇帝首創用“朕”自稱之前,歷史上的王侯往往自稱:孤、寡、不谷。

前兩個字很好理解,而“不谷”的意思就是不結果,也就是絕戶,俗稱:斷子絕孫!

為何這些王侯對自己如此之狠?

這便是因為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至高的權力絕對不可與任何人分享!

尤其是其他的皇室血親,掌握皇權後,第一個要防備的就是他們。

在此時始皇帝的晉升科儀中尤其如此。

期間一旦出現另一個有資格染指皇權的帝王,科儀就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輕則被分去權柄,位格跌落,重則身死道消,一命嗚呼!

始皇帝假死之前,沒有去動自己的血裔,最後卻是胡亥將兄弟姐妹盡數殺光,沒有放過任何一人。

從外來者記憶中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始皇帝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是隱隱有幾分難以言說的松快之意。

“在這一點上,胡亥倒是要比寬厚的扶蘇強上不少。

既然屍祭已經開始,如今墓中留存的那些嬴姓趙氏族人也是多余。

一群廢物配不上朕的姓氏!”

只是心中一動,天上明霞萬丈的燦爛法網頓時響應。

崩!崩!崩!……

無形的力量撥動道則,分布在各地的胡亥後裔,連反應都來不及,便一個又一個轟然爆體而亡。

他們將嬴不屈推出來送死,還想著自己以後可以繼續逍遙度日。

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先死的那個竟然會是自己?

無論他們躲在哪裏,只要不出小千世界,就全都逃不過法網鎖定。

只要走兵法之路晉升【兵聖】,便能在局部實現以我心代天心,截取神話中某種神獸的精神和形象,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兵道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