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路的那邊(第3/4頁)

“為何?”

“說來陛下或許不信。”

晁錯的臉色有些自嘲,“那一天,我照例出門,想要前往城外去探查……一路上,我聽到了很多的抱怨。”

“百姓在抱怨,商賈在抱怨,城門的士卒也在抱怨,乃至當我到了目的地的時候,連那裏的農夫都在抱怨。”

“他們抱怨什麽啊?”

“也不是什麽大事,城內的百姓抱怨自己才剛安穩下來,就要被官吏攔住重新登記戶籍,調查情況,商賈們抱怨這沿路的盤查極為苛刻,進城出城都變得如此麻煩,城門的士卒抱怨自己從此不知要當差多久……至於城外的農夫,則是抱怨自己才剛有了幾塊地,就要去做徭役,不知多久見不到自己的家人……”

劉長眼前一亮,“然後呢?”

“我就換上了尋常的衣裳,在梁國轉了幾天,回到廟堂後,我就釋放了一些大臣,親自拜見梁王,穩住了廟堂,隨即下令停止那些政策的施行……”

“啊??”

劉長醉醺醺的看向了晁錯,狐疑的問道:“就這麽簡單?”

“就這麽簡單。”

“你何曾在意過他人的抱怨?你不是從來不在意自己的名聲嗎?”

“陛下,這與名聲沒有關系。”

晁錯的臉色變得嚴肅了起來,“臣自幼學韓非子之法,三派以一,自以為知馭民之法,以為愚民不可知……這次前往沛郡治理,卻讓臣有些不同的感觸。”

“當奸賊想要與我直接動手的時候,這些愚民沖了出來……當那些官吏們慶幸我終於離開的時候,愚民夾道以送。”

“臣那時便在想,這天下的百姓真的是愚鈍的,是不知的嗎?”

“若是愚鈍,如何知道是非呢?”

劉長點了點頭,“你說的有道理啊,繼續說……”

“臣向來是認為,社稷與百姓是對立的,哪怕是在沛郡,我做了那麽多的事情,也並非是為了百姓,而是為了社稷,可是我做的事情有利於民,卻使得當地情況大好……社稷真正的強大是什麽樣的呢?如過去的秦國那般,百萬強兵,精兵悍將,國庫堆積的糧食不計其數,將天下的鐵器都藏在鹹陽嗎?秦國有這般的資本,何以滅亡的如此迅速呢?”

“臣通讀諸多學派的經典,雖不屑儒家的為人,可儒家的重民,倒也曾涉及……”

“臣在梁國,只是想要一個答案。”

“所謂社稷與民。”

劉長緩緩咧嘴笑了起來,他再次看向了晁錯,眼裏閃著別樣的光芒。

“你果然是來對地方了。”

“朕一直都想要建立盛世,你知道是什麽樣的盛世嗎?就說你方才說的那樣,百萬強兵,國庫的糧食堆積的不計其數,鐵器充足的強國……可是啊,這百萬強兵,當是用來保護百姓的,這堆積起來的糧食啊,該是取之百姓用之百姓的,這鐵器啊,是該鑄造成各種工具來分給百姓的……你過去曾勸諫朕從中原遷徙五十萬百姓,直接強行送到邊塞去,還說這樣的辦法肯定有利與社稷。”

“當時我很生氣,還質問你是否願意自己去?”

“你還記得這件事嗎?”

“臣記得,臣曾說願意去。”

“是啊,你是願意去,可那些百姓呢?他們都是如你這般的無私嗎?或者說,你無私嗎?百姓們是不願意去的,這麽做,定然弄得民怨四起,邊塞就是充實了,可往後叛亂四起,百姓們紛紛將怒火藏在心裏,廟堂很強大,能一次次的鎮壓這些人,可是哪怕贏了幾百次,只要輸了一次,大漢就沒了……”

“所以,這社稷到底是什麽呢?錯,這社稷就是天下的百姓啊……廟堂該不該發徭役,該不該收稅,當然該……廟堂若是不做事,那還要廟堂做什麽?可是,做什麽事都要以百姓為重……若是梁國一片廢墟,百姓活不下去,你要在這裏大發徭役,施行政策,我不會阻擋,若是這裏的豪強如沛郡那般強勢,魚肉百姓,你要在這裏大開殺戒,我也不反對。”

“但是,不顧當地的情況,一味的開墾,只想有更多的耕地,只想讓自己有更多的政績,使得百姓逃離,商賈不敢往,上下皆怨……那我就不太支持了……”

“你是我最喜歡的舍人,在所有舍人裏,屬你最為全面,無論文采,學問,辦事,擬政,你都是一流的……只是,你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自私了,你太高傲了……你只在意自己的抱負,卻無視國情,你只是想著你為了社稷,卻輕視真正構成了社稷的百姓……這是我一直都不敢讓你來擔任國相的原因,很多時候,我想起你來,就恨得捶打劉賜,我就在想,為什麽你這樣的能人,卻是如此的性格!”

“你明明有能力可以接替北平侯,成為大漢又一位賢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