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陽謀與陰謀

“陛下!!!”

浩浩蕩蕩的上百人同時行禮拜見,劉長坐在上位,很是冷漠的盯著他們,一言不發。

如今跪在劉長面前的這百余人,就是梁國內最有名望的那些名士。

也就是平日裏帶著自己的弟子整日批判廟堂政策的那些人。

大漢如今是沒有以言語獲罪的,呂後廢除了這項法令,因此反駁廟堂的政策,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違法,而這些名士們平日裏又很珍惜自己的羽毛,起碼在表面上,做到了私德無虧,名聲還不錯,弟子也不少,在培養人才方面,甚至是有些功勞的,想要治理他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們也沒有公然與廟堂對抗的行為,比如去打砸考核場所之類的,只是在講學的時候認為廟堂的政策不妥當……他們完全將這個當作是自己的建議,不認為是違抗廟堂的政令,而他們的影響力又擺在這裏,除非遇到個頭鐵的官員,不管你青紅皂白直接抓人,否則無法將他們給定罪,總不能因為人家對廟堂的政策有意見就將人給殺掉吧?

在晁錯的改制後,大漢愈發的偏向法治。

官員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在不斷的削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來個狠人擔任地方大官,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大殺四方,如今的大漢,是要講法律的。

底層百姓,包括這些名士,都有很多的起訴機會。

這樣的發展當然是有好處也有壞處,名臣治世的大漢浪漫削弱了些,但是也有效的控制了地方官員的肆無忌憚。

能臣有,奸臣可也不少。

若是放任地方官員自作主張,想殺就殺,想抓就抓,那不知會弄出多少的冤案,害了多少的百姓,哪怕是給地方官員多加幾個枷鎖,也要保證百姓的利益不受官員侵害,否則這些代表著廟堂的官吏讓大漢失去了在民間的威信,將會出現大問題。

以晁錯的視角,這樣的發展是正確的。

在規矩之內,這些名士什麽都不怕,但是面對劉長,這個不在規矩範圍內的人,他們就開始變得惶恐。

劉長冷笑了起來,“諸位……朕前來的時候,就曾聽聞梁國人才輩出……賢才無數……只是朕不太相信這個說法。”

“各地都開設了考核,唯獨梁國的成績是最差的。”

“連南越國都不如。”

“這就是人才濟濟的梁國嗎?”

“天下賢才,唯不在梁!!!”

劉長大聲說著,那一刻,就算是表現的再溫順的名士,都有些火氣了,當即有人起身,“陛下!!梁國的賢人並不少,過去的李悝、吳起……”

“不要給我說過去,朕所說的是如今的梁國!”

“你們梁國有什麽賢才啊?就是吳起之類的古人,也不是去投奔了其他國家嗎?!”

“今日召集你們前來,朕也不是要羞辱你們,你們才能不足,不如其他郡國,這沒什麽……畢竟唯不在梁!”

又有人忍不住了,“陛下!!梁國並非是沒有賢人!!”

“既然有賢人,為什麽一個都見不到了呢?為什麽考核的人數如此之少,為什麽成績如此之低?!在魏國參與考核的,竟然都是些趙人,齊人,楚人……那你們梁人幹什麽去了?!”

名士們啞口無言,面面相覷,強忍著心裏的怒火,方才那位出頭的名士忍不住說道:“若是陛下願意,可以考校我們的學問!若是我們回答不出陛下的問題,我們便認下陛下的評價,若是陛下覺得我們回答的不錯,就請勿要那般羞辱!!”

雖說欺軟怕硬,但畢竟是漢初,名士心裏還是有些堅守的,其中就包括對自己家鄉的執著,羞辱一個人的家鄉,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羞辱了,在以孝治國的大漢,僅次於羞辱父母。

被皇帝召集起來,忽然就是一句唯不在梁,這些名士們哪個都無法容忍。

劉長聽到那人的話,忍不住笑了起來。

“好啊……既然你們有這樣的信心,那朕倒是要考校一二了……朕心裏有個困惑,想要跟諸位請教。”

看到皇帝要請教,名士們就紛紛擡起了頭。

要是說這個,那他們可就不怕了。

“陛下不知有什麽困惑?”

“朕一直都很困惑,為什麽梁國就沒有什麽賢才呢?”

方才那位等著陛下詢問的名士,聽到這句質問,頓時再也忍不住了,冒著被殺的風險,直接起身,反駁道:“陛下!!不是沒有賢才,只是沒有可以賞識賢才的君王!”

“呵呵,賞識?賞識你們什麽?賞識你們連考核都無法通過?你會幹什麽?!除了站在這裏伸出你的脖子,你能做什麽?!”

“臣……臣……精通韓子之學說!!”

“那為什麽無法通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