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能治晁錯的人回來了(第2/4頁)

“大臣們制定政策,固然很重要,可這些三老,尤其是鄉裏的三老,是與百姓接觸最為頻繁,也是切實能影響到政策執行的人……我這些學宮啊,就是專門為了這些三老們所設立的,教授的內容算不得太復雜,只是些黃老的基本主張而已……阿父一直全力打擊豪強,防止官吏欺壓百姓,他采取的辦法是讓更加強勢的大臣將刀放在官吏們的頭上……至於我啊,我則是想給百姓們也遞上利刃,讓他們也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

“這些三老接受過廟堂的賞賜,擁有一定的文化,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我的學宮出來的。”

“你們明白了嗎?”

劉賜恍然大悟,“大哥是要將基層的人都變成自己的人,要跟阿父奪權!”

“放屁!!”

縱然是劉安,此刻也是不由得罵出了臟話。

劉安已經不想跟劉賜多說什麽,只是揮著手,“你去玩你的吧!別影響我授業!”

劉賜就去院落找那些門客們玩耍,而董仲舒則是跟著劉安學禮,董仲舒悟性極高,而劉安雖然是黃老的,對儒家的禮倒是也頗為熟悉,他讀過的書很多,百家的學問他都清楚,若是不清楚,又如何去吸納呢?

董仲舒聽的很認真,聽劉安講述了半個多時辰,這才起身拜謝。

太子還有很多大事要辦,每天能抽出半個時辰來教他,已經是很難得了。

“殿下……您的那個學宮,我覺得有些不妥……若是三老強勢,那他們就容易跟豪強同流合汙,廟堂的命令就傳達不到地方……”

“這是你們儒家強盛才會發生的事情,禮若是在法之前,才要防備三老的強勢……黃老是不必擔心這個的,你知道大漢設各級三老就是因為黃老吧?”

三老嚴格意義上不屬於廟堂的官,他們沒有俸祿,他們是由民間自行推舉,一般都是選擇最有名望的老者來擔任,他們是配合廟堂來治理百姓的,嚴格意義上是負責教化,實際上能管的事情很多,他們算得上最初的民意代表,在大漢治理地方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別看他們的官爵不高,實際上,皇帝都很重視這些三老們的意見,每年常常進行賞賜,在官吏們商談大事的時候,三老也會作為百姓代表來參加,他們擁有直接越級上奏的權力,他們能影響廟堂的大事,甚至能直接上奏皇帝。

一旦廟堂的政策開始危害到百姓,或者地方的大臣制定了不利於底層的方略,三老們就會開始變得積極起來。

跟很多人所想的不同,漢初的三老,並非是由地方大族或者豪強來擔任,百姓們的推舉是不能受到幹涉的,他們通常會選擇最有文化,最受人尊敬的老者來擔任。

若是有壓迫百姓的惡劣事跡,這輩子都不要想著可以當上三老了。

當然,發展到第二個漢朝的時候,情況就開始不同了,三老不再是百姓代表,而是成為了豪強地主們的代表,他們不再跟劉邦所想的那樣為民做主,反而是加強了民間的土地兼並問題。

漢初的土地兼並不算太強,原因有很多,漢朝對豪強的嚴厲打擊,遷徙,還有就是三老們的強勢。

你想吞掉百姓的土地,你就看三老上不上奏,他要是直接給皇帝上奏,就看你掉不掉腦袋。

而在歷史上,三老上奏的事情很頻繁,很多魚肉百姓的官吏落網,都是有三老往上頭上書,他們甚至還敢勸皇帝,例如小豬時期,太子因為巫蠱而驚懼,想要殺死江充,兵敗後逃匿於泉鳩裏……小豬勃然大怒,認為太子謀反,群臣也都認為太子謀反,當時就有三老上書皇帝,認為太子不是謀反,都是江充的過錯!

皇帝的家事都敢參與,還敢跟漢武帝公然唱反調,這就是漢初的三老,他們甚至還有幫著平叛的記錄。

小豬時期有個繡衣叫王翁孺,此人因為辦事不利得罪皇帝而被免職,他後來又得罪了當地最大的豪族,他大概也是個很倔強的人,四處樹敵,可是吧……此人依舊被選上了三老,這就看得出,三老的任免其實還是由民間決定,得罪了豪強還能擔任,看來這豪強的名聲在民間肯定不好。

漢初的三老跟原先的三老完全就不是同一個東西,跟往後的三老也不太相似……是黃老時代的產物。

黃老學說盡可能的避免廟堂對百姓太過嚴厲,不希望廟堂什麽事都管著百姓,他們想給百姓一個寬松的社會氛圍,他們希望民間能有這樣的民選代表來跟廟堂的官吏們保持平衡的局面。

董仲舒看到太子如此堅決,沒有再多說什麽,拱了拱手,便決定離開。

等到他離開了,才有門客走上前,“殿下何必去教一個儒生呢?這些人注定是要跟我們作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