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3/4頁)

劉長有兩大志向,一個是讓所有人都能穿上衣裳。

自從打開了與身毒的商路後,身毒各國紛紛開始朝貢,他們有著海量的紡織品以及原料,這些源源不斷的流入大漢國庫,劉長也敢大手一揮,給全天下進行扶貧,給那些沒有過冬衣裳的人賞賜衣裳,讓他們都能穿上衣服……這個目標看起來已經很接近了,隨著商路的發展,紡織機的改善,劉長應當是能看到人人有衣穿的局面,近期內紡織品的價格一降再降就是最好的證明,很多商賈都為了獲利開始去外頭販賣紡織品了……因為國內的利潤是越來越低。

可讓人人吃飽飯,卻還是遙遙無期。

隨著各項制度的執行,大漢的戶口迎來爆發性的增長,眼看就朝著三千萬的關卡開始了沖刺。

糧食的產出怎麽都跟不上百姓的增長,各地已經存在著餓死的情況,盡管劉長再三擴大了福利機構,各地都有存糧可以救濟……但是也救濟不完。

在群臣的眼裏,這已經是前無古人的盛世了,廟堂都能應對任何突發災情,整個天下的百姓基本都能吃個半飽,每天都能吃點東西,這還有什麽不知足的呢?

可劉長自然不這麽想,他不但要百姓吃飯,還要讓他們吃肉!

在耕作陷入僵局的時候,劉長就打起了畜牧業的主意。

匈奴當初幾次被打倒,卻都能迅速崛起,就是因為他們高度發展的畜牧業,畜牧不像農耕,其實上,一個八九歲的孩子都能放一群羊,一群牛……雖然也要付出不少的精力,可比農耕的精打細做來說要簡單很多,而且匈奴已經敗退,在北方留下了大量的草原,在這裏開墾耕作,可能要耗費二三十年的時日,但是要是在這裏畜牧……那可就不同了。

唐國這些年裏一直都在外出拉攏草原各部,也在不斷的修建城池,完成對草原的擴張。

劉長想要更進一步,將匈奴留下的勢力範圍全數吞並,修建幾個龐大的畜牧區,以城池為中心,徹底控制這片擁有著無數資源的草原。

他特意將太仆叫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而太仆就有些為難了。

開發草原,談何容易啊。

這玩意比開發南國還要艱難……還容易引發一些矛盾。

聽著太仆的勸諫,劉長有些生氣,“難道朕千辛萬苦的擊敗匈奴人,就是為了讓其他那些部族取得利益嗎?匈奴人敗給了朕,那他的地盤也應該是朕的!難道朕還能為他人前驅嗎?這片草原,必須要是朕的!此刻沒有冒頓那樣的君王,若是大漢放棄治理草原,那總有一天,會出現另外一個冒頓,再次活躍在草原上,開始四處劫掠……”

太仆有些遲疑,“想要辦成這件事,那就不能依賴一個唐國,這需要北庭國,隴西郡,唐國,代國,燕國一同發力……陛下若是真的想要治理草原,發展大漢的畜牧,那最好還是派遣一位得力之臣,親自前往邊塞,考察當地的情況,詢問當地的官員,調查清楚之後,才能耗費大量的國力來進行這件事……不過,群臣大概都是不會答應的,還請您認真考慮。”

“得力之臣啊……那我就知道該派誰過去了……”

劉長眯起了雙眼。

從長安過河內或者河東都能到達唐國,甚至能直接趕到北地。

唐國在這些年裏沒有了當初飛速發展的模樣,不過這也很正常,治理國家,前期所能取得的突破總是最大的,如今的唐國,就是迎來了平穩發展的時期,這裏大概是大漢最為特殊的地方,胡漢雜居,既能看到遠處驅趕著牲畜的牧民,又能看到道路邊上的耕地,牧民大聲的呵斥著牲畜,免得他們走進耕地裏。

張不疑走下了馬車,平靜的看著周圍。

這是一處小縣城,平靜卻寬敞。

道路極為寬敞,往來的人並不多,城池不算熱鬧,但是帶著別樣的異域風格。

官吏有些不明白張不疑為什麽要在這裏下車。

這裏根本就不是此行的目的地,他們是要去朔方那邊的,這裏距離長安都不是很遠,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而已。

但是,他們也沒有膽量來質問這位當朝國相。

當地的縣令得知當朝左相來到此處,那是嚇得連滾帶爬的前來拜見,他本來還準備要讓全城的百姓一同來迎接的,可被張不疑所拒絕了,張不疑步行走在這片縣城裏,左右張望,興致勃勃的模樣。

縣令跟在他的身邊,臉上堆滿了笑容。

“未曾想到,張相居然能來到我們的縣城,這實在是讓我們激動不已……這是全城人的幸事……我一定會讓人將這件事記錄下來,記載在我們的縣史冊內……城內的良家得知您前來巡察民情,都格外的激動,他們提議要在城內為您修建石碑,來記載您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