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丈夫(第3/4頁)

“是啊,朕確實有這個想法,大漢如今強盛,家家戶戶,人丁興旺,按著尚書令晁錯之言,光是在長安,就有四萬余丁,沒有可以繼承的耕地,只能轉商戶,匠戶,或者成為遊俠……”

大漢的遊俠文化,正是從余丁興盛開始的,嫡長子繼承者,不單是在皇室和諸侯國內,民間也同樣流行,偶爾可能會出現偏愛次子的情況,可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長子繼承家裏的一切,給余丁給一些東西就讓他自立門戶,對大戶人家來說,給次子們分一些土地,牲畜,讓他們自食其力,倒也可以。

可若是貧苦人家,哪裏經得起這樣的分配?

別說給土地給牲畜了,給只雞都算是兄長大仁大義。

大漢的人口從文景開始迎來了一次大爆發,那些什麽都沒有的余丁就得想辦法來養活自己了,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當遊俠了,在大漢,遊俠對貴族子嗣是愛好,對底層百姓卻是一種職業,他們尋常掙錢的辦法是通過他人的供養,通常得先拜大哥,大哥吃肉,小弟們喝湯,若是混不到被貴族供養的地步,那就讓尋常的商戶或者有錢人來供養。

尋常百姓,他們是不動的,這倒不是因為他們仁義,主要就是農戶動不得,畢竟剝削農戶的事情一般是由貴族老爺們在負責,農戶若是被遊俠剝削了,那貴族老爺們去剝削誰呢??

你讓貴族老爺們賞你飯吃可以,可你要去動他們的飯碗,你就是天下最大的遊俠也沒用,分分鐘教你做人。

到了王朝末期,貴族老爺們換了個方式來剝削,就是把農戶變成自家的農戶,安心給自己務農,也不要種自家的土地了,到這個時候,遊俠就可以隨意去折騰農戶了,不過一般到這個時候,農戶也折騰不出什麽東西來,若是你折騰的過了頭,這些農戶可能就得戴上黃色的頭巾來跟你評評理。

在劉長說完之後,趙佗笑著問道:“那這個實邊,可是往朔方,北地等地啊?”

“那是自然,實邊不往邊塞移,難道要往梁國移嗎?”

“陛下可曾想過往南徙民?”

“往南??”

劉長茫然的看著趙佗,隨即咧嘴笑了起來,“這又是為何啊?”

“陛下,南國之土地,大多為良土,有不少地方,都是一年多熟,若是精心栽培……成效難道不會比邊塞之地更加巨大嗎?”

劉長搖著頭,“土地是不錯,可處處山林,猛獸成群,還有那瘴氣,朔方等地雖苦,可百姓過去好歹還能生活,若是送到了南國,那還能活命嗎?那是直接送他們去赴死啊,還不如河西等地呢!”

“陛下,臣帶著軍隊剛剛到達南越的時候,那裏也是一片莽荒之地,就如陛下所說的,猛獸成群,處處山林,可是經過了這些年的開發,南越國以很少的耕地,就養活了數十萬百姓,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什麽嗎?”

“如今大漢有口兩千余萬,可人都在北,南人僅有兩百萬。”

“南國地大物博,良地無數,如今貧苦,只是因為戶籍太少的緣故,若是南國的人口能有一千萬之數,大漢不知能多出多少糧倉,整個南國,都不再需要廟堂給與物資,縱然不如梁國,也能做到反哺其根。”

“陛下要開朔方,河西,短期內確實能開發不少的耕地,增加糧食,可最後也不過就是當今燕國的水準,能自飽,卻做不到更多了,若是陛下能用心經營南國,或許南邊多出幾個梁國也不是難事,短期內的效益或許比不上開朔方北地河西,可若是論長久,大漢不能指望著以中原之物資來供養全國,南邊大有可為!”

“如今南國的諸侯都以吳王為首,吳王為人賢明,治國的本領,是十個佗也不能媲美的。”

“在臣看來,如河西王,燕王,趙王之類,就是心甘情願的為陛下先驅,只是因為局限與能力,不能報答陛下之恩德,若是陛下將這些年給與其他諸侯王的恩德稍微給與吳王,吳王定能百倍的報答……”

“天下諸侯,未有能如吳王者!”

趙佗對這位坑了自己的老四,還是非常推崇的。

“你說的道理,朕難道不知道嗎?可開發朔方和開發南方,不是一樣的,為了開發南國,就要犧牲那些遷徙的民眾?朕是做不出這種事的!”

趙佗輕笑了起來,“陛下,若是將唐國的百姓直接遷徙到南越國,他們一定是受不了的,可是,如果將齊國的百姓遷徙到楚國,將楚國的百姓遷徙到吳國,將吳國的百姓遷徙到南越國,卻不會有什麽大礙……況且,對於遷徙民眾,開發南國之事,臣頗有心得。”

“若是陛下願意,臣可以前往南越國,協助吳王,為陛下操辦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