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國相之威(第3/4頁)

比如賈誼的《過秦論》,晁錯的《貴粟論》,劉長這種東西,怎麽說呢,別說流行了,在群賢的眼裏簡直就是胡鬧。

盡管還是采取了文言的形式,可大量的口頭語,就像是後來的文言文遇到了白話文小說一樣,令人震撼,就是將《三國演義》這類小說放在漢朝,那也是粗俗不堪的,畢竟傳統意義上的小說是從魏晉開始起步,就是曹操所寫的那些詩,放在西漢初同樣是粗鄙不堪,只有詩經那類的詩才是真正的詩。

群賢們都沉默了。

就在此刻,周昌卻不由得點著頭。

“好,好啊,簡單易懂,妙趣橫生,作為孩童啟蒙,最是合適!最重要的是這種形式,整個縣學,都可以采用啊!”

陸賈卻遲疑了起來,陷入兩難之中。

而其余的群賢,則大多抵觸。

“不可!天下學問,以百家言之,這文中之事,無百家之言,粗俗不堪……更類小說家之街談巷語,道聽途說……”

要不是因為劉長,他們肯定是要說出最難聽的話,只是因為劉長和劉安的面子,他們方才忍住了心裏的鄙夷,在百家之中,有個小說家,這個學派倒也不是專門寫小說的,他們負責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等為主……而他們在百家裏的地位很低很低,難等大雅之堂,連農家都比他們要高好幾個档次。

也並非是所有的大賢都反對。

其中也有支持者,就比如儒家的公羊壽。

公羊壽就認為:這種方式雖然沒有百家之言,可所蘊藏的,如孝,信等,都是各派所倡導的,完全可以應用,他甚至進一步說道:“如今的百家之學說,止步不前,用過去的辯論方式,用著過去的文章規格,過去的都已經滅亡了,怎麽還抱著這些東西不放手呢??”

到這個時候,群賢開始嘩然了。

他們迅速爭吵,而爭吵就不再是啟蒙教材,而是如今對文章的要求,簡單來說,是對文學“傳統規矩”的看法。

這就要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了,漢朝的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爭。

這個簡單來說,就是儒家大量經典被燒毀,然後一些儒家就以口傳的方式傳下經典,結合如今的局勢,重新編寫經典,進行注釋,後來大漢又允許民間藏書了,然後大量的古籍出現,這些古文經典和如今的經典出現了巨大的差異,雙方就此開打,這麽一打,愣是打到了大漢滅亡。

而這位公羊壽,他本身名氣不大,但是他有個高祖父,這位高祖父在儒家有一定的地位,他還寫了一本在後來略微產生了些影響力的書,他的高祖父叫公羊高,寫的書叫《春秋公羊傳》,他的門徒被稱為儒家公羊派。

公孫壽還有一位弟子,也有點名氣,他叫胡毋生。而胡毋生這個人嘛,有個有點學問的同窗叫董仲舒,有個不成器的弟子叫公孫弘。

很多人都不知道,董仲舒就是儒家的一位主張大復仇主義的公羊派。

後來還成為了兩漢公羊派的“聖人級”大家。

看著眾人的辯論要朝著自己所聽不懂的方向發展,劉長趕忙叫斷了他們。

劉長此刻板著臉,神色還是有些嚇人的。

他正要開口,周昌就憤怒的站起身來,用力的拄著拐杖,砸在地面上。

“你們這些蠢物!”

“文章若是不能實用,那還寫它做什麽呢?!”

“這文章是用來啟蒙的,其中蘊含著道理,簡單易懂,能以最快的時間讓孩子們學會文字,明白道理,同時不會對此厭倦,這種方式不比你們的論要好嘛?一句話裏夾雜了十個典故,這都可以用在國學了,用在縣學啟蒙,這能起到什麽作用呢?”

“斧頭的作用就是砍樹,卻非要規定斧頭的大小規格,太大太小的就要藏起來,不讓它發揮出作用,簡直就是愚蠢的人才有的想法!”

“陛下召集你們來商談實事,你們卻在這裏說什麽文章的規格!”

“不辦實事,誇誇其談,與國無益!”

“在座之人,非侯皆降一爵!侯者減其食邑五百!罰十盾!!”

周昌憤怒的罵道。

那一刻,群賢們全部都沉默了,作為國相,周昌確實有這個權力,而公羊壽就有些委屈了,我明明是贊同啊。

同樣疑惑的還有呂祿,我到底算不上是在座之人呢??

不會連我的食邑一塊兒減吧?

而周昌神色不善,說道:“再……再……再有多言者,棄市!”

“速退!陸賈留下!”

群賢就這麽被趕走了,陸賈苦笑著起身,沒有想到,這陛下剛封自己為侯,給與一千食邑,這一遲疑就瞬間少了五百。

周昌訓斥了眾人,這才看向了劉長,“陛下啊,這教材不錯,適合先啟蒙者,不過,如今縣學四年,這教材最好是能有四套才好,要逐步提升難度……另外,其他學科的教材,最好也能如此,包括這數,其實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