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今非十二子

浮丘伯的這番話,還真不是他自己亂編。

浮丘伯畢竟不是劉長,做不出來編造典故的事情,這是李斯當初詢問荀子的話,李斯問他的老師,您總是說正義之兵,可打仗都是爭,哪來的什麽正義呢?荀子就告訴他,仁義之兵是為了禁止橫暴,消除危害,因此他們所停留的地方會得到全面治理,他們經過的地方會受到教育感化,就像及時雨的降落,沒有人不歡喜!

仁義的軍隊馳騁於天下,近處喜愛他們的善良,遠方仰慕他們的道義,兵器的刀口上還沒有沾上鮮血,遠近的人就來歸附了,德行偉大到這種地步,就會影響到四方極遠的地方。

這已經是給當時的中國帶上了某種光環,而春秋戰國時湧現出了大量的君子,這些君子的很多想法在後世看來都是迂腐落後的思想,而在當時卻是代表著華夏的道德水準,這種酷似“燈塔”的理論,在當時是真的存在的,也不能說這種理論就是錯誤的,畢竟,“燈塔”也曾有真正“閃耀”過的時候。

而這是劉長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

在聽到那一刻,劉長心裏就燃起了熊熊烈焰,這說法好像真不錯啊。

暴君的眼裏燃燒起了火焰。

而周昌的心卻猶如冰塊,無比的寒冷。

他驚疑不定的看著浮丘伯,他實在是想不明白,作為荀子的弟子,儒家的正宗,怎麽還勸說陛下去用兵呢?兵是用來保護自己的,不是為了欺負別人的啊!!

而浮丘伯這番話,分明就是給了這個暴君一個借口,往後,暴君無論往哪裏出兵,都能用“昭昭天命”的借口了,這還了得??

就在周昌無法理解的時候,浮丘伯卻開口說道:“陛下,天下之人,都不能理解陛下的想法,認為陛下師出無名,陛下可以宣告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仁義之兵的道理,同時,請您給各位將軍們下令,讓他們在討伐賊寇的時候,不要傷害無辜的百姓,善待婦孺老人,不去劫掠他們的糧食,不去焚燒他們的耕地。”

“有君王權貴不臣,可以誅殺他們,卻不能牽連到他們的麾下百姓,可以用被這些無道君王所私藏的糧食來分發給那些百姓,用禮法來教導他們,傳播聖賢之學問,用法律來約束他們的行為,讓他們能安心耕作,能感受到陛下之仁德,降低他們的稅賦,不頻繁的對他們進行徭役,不去將他們當作奴隸……”

“大漢的軍隊,並非是為了爭奪他們的土地,也不是為了要奴役他們的百姓!”

“馬韓王對大漢的使臣不敬,企圖謀殺大漢的郡守,襲擊大漢的商隊,在國內,他任用親近,凍殺百姓,在寒冷的冬季強迫自己的百姓來為自己修建王宮,據說,為了修建那座王宮,愣是有兩萬余人被凍殺!!!”

“他迎娶了自己的姊妹,違背人倫,喪盡天良!”

“對這樣的人,陛下出兵討伐他,乃是為了懲治奸賊,更是為了拯救其百姓,陛下可以讓燕王等人在戰時,不去殺百姓來冒充軍功,安撫沿路的百姓,善待他們,不破壞耕地和房屋,將無道王藏在糧倉裏的糧食分發給百姓,免除他們的稅賦,宣揚大漢之德,宣揚馬韓王之罪責!”

浮丘伯這番話說的很有氣勢。

劉長都呆愣了許久,猛地拍手。

“您說的對!!朕討伐不良!此為天命也!!”

“朕這就下令!”

聽到這對話,周昌似乎明白了什麽。

“陛下要打造仁義的軍隊,就得按著荀子的想法來進行操練,不只是要以軍功來誘惑,更是要以仁義道德為本,心懷天下,對百姓秋毫無犯的軍隊,才是真正的仁義之兵啊!”

看著喋喋不休的浮丘伯,已經上頭的劉長。

周昌卻沉默了下來,怎麽越來越覺得這家夥說的那麽有道理呢???

……

是月,劉長前往太學,由浮丘伯議兵。

劉長痛斥馬韓王的無道,並且下令:不許殘害馬韓之民。

而浮丘伯更是親自寫了一篇《天論》,發表在了大漢邸報之上,這篇與荀子之文同名的文章即刻引起了天下學術界的震動,荀子的很多話,在當時人看來都是不能實現的,荀子在幾乎所有的方面都做出過評價,而在軍隊方面,他認為的強大軍隊聽起來就有些玄乎了。

他說起自己理想之中的軍隊,他是如此評價的:

將軍為戰鼓而犧牲,駕馭戰車的死在韁繩旁,各級官吏以身殉職,戰士死在隊伍中,沒有退縮的!

聽見戰鼓的聲音就前進,聽見鉦、鐃的聲音就後退,能絕對服從命令的!

不殺害年老體弱的,不踐踏莊稼,對不戰而退的敵人不追擒,對抵抗的敵人不放過,對前來投順的不抓起來虐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