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要麽咒殺朕,要麽朕殺你!

這次長安的混亂,看似是武最所引起來的。

可實際上,這件事的後續發展早已跟巫蠱沒有了關系。

這是後權與帝權的一次無意碰撞,偶爾間的較量。

當劉長還在長安的時候,固然能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可當他離開長安的時候,太後急著發號施令,當太後的命令危及帝派利益的時候,群臣在其中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召平活了下來,侯封卻死了。

侯封的逝世,向群臣宣讀了一個最重要的消息。

帝權獲勝,後權敗退。

可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太後的命令,不完全是在損害劉長的利益,出發點還是為了保護帝王的安全,肅清奸賊。法家作為天生的帝王派,在其中什麽都沒有做,他們當然可以說是因為帝王的利益,可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些法家的年輕人,包括很多劉長新提拔的年輕大臣,他們與這些老一輩的大臣之間是存在著矛盾的。

而太後這次出手,牽連者大多都是這些老臣,法家有人推波助瀾,也有人隔岸觀火,他們不是沒能力去參與,他們大概只是單純的不想去救,法家激進的政策,向來受到以周昌為首的老臣派的打壓,同為帝黨,內部也是存在著隔閡的。

張不疑找準了一個最好的時機,在名義上,他和劉章是平定了這次動亂的領袖,他們的成功,也標志著力壯派的勝利。

所有那些為君王做利刃的大臣,下場總是很淒涼的。

在渾身沾染了肮臟的血之後,他們就會被無情的一腳踢開,被硬生生的擰斷,這不只是呂後或者某位君王,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酷吏們大概也知道自己最終的命運,可他們依舊會這麽做。

侯封死去,那些跟隨他做事的太後派的大臣們大多都受到了懲罰,王恬啟這樣的墻頭草也很識時務,即刻上奏天子,請求懲罰那些參與打殺太學生的諸人,在按著張不疑和召平的命令制服太後的大臣,索要兵權之後,郎中令,中尉,繡衣,廷尉等部門也徹底與太後決裂,城門校尉依舊是讓太後派的呂產來擔任。

可明眼人都知道,呂產是個沒什麽能力的人,既沒有什麽魄力,也沒有什麽能力。

想著他繼續來做太後的刀,那是有點不現實的。

太後的權力如此之大,很大一方面,都是依靠著這些擁有兵權的大臣。

在這次動亂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

劉長倒是沒有跟太後爭權的想法,奈何,群臣是有這個想法的。

當初蕭何在逝世之前,就很擔心兩個問題。

一個是擔心劉長,一個就是擔心呂氏。

他總覺得,這兩個總會反一個。

而召平作為蕭相多年的家臣,又身為劉長的家臣,其實他對呂家人一直都是有著很深的忌憚的。

兩個派系的沖突,大概沒有最後的獲勝者,只有失敗者,最大的失敗者就是長安裏的那些勛貴了。

長安有名有姓的高級爵位擁有者大概有三百多人,而呂後這一次,就幹掉了一半。

是那種斬草除根的幹掉,雞犬不留。

這就意味著,哪怕侯封死了,劉長給他們翻案,最後也只能是追封,整個宗族都沒有活人了,完全沒辦法再設立這些爵位,而呂後也不知是否有意,她所幹掉的這些人,雖說都能跟武最多少扯上點關系,可大多都是那種無所事事,名聲非常不好的侯爺們,像秦同這種跟武最正兒八經有親,可能辦事的反而是活了下來。

可是,太後做的還是有些很過分,畢竟名聲再不好……也達不到誅族的程度,跟武最有關系,也未必就是一同謀反。

反正,這件事是嚇壞了大漢的這些勛貴們,他們一改原先的風氣,原先他們常常設宴,互相邀請,攀比彼此的家產,進行炫耀,聯姻,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開個礦場,我負責運輸,各方面合作,共存共榮,可太後這麽一搞,大家頓時就開始嫌自己的朋友太多了。

原本以為是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沒想到,這道路居然是黃泉路。

如今存活下來的這些,不是在幹實事的,就是那些少與外人來往,在家裏跟妻妾們自娛自樂的死宅。

平日裏那些社交天賦點滿,人脈廣泛,什麽事都能辦成,高朋滿座,日夜設宴高歌,長安誰人不識君的,此刻都已經慘死了,死因就是朋友太多。

跟誰做朋友不好,去跟武最做朋友。

這些活下來的勛貴,不敢怪罪太後,只是將所有的怒火都放在了侯封的身上。

侯封死後,他的家人不知所蹤。

這大概是太後的承諾,幫著安置好了他的家人。

侯封將這些勛貴們得罪的太狠了,自絕於人,能保全家裏人,就已經很不錯了,若是他不自殺,他一定會迎來勛貴的瘋狂報復,報復不了太後還報復不了你??想想滿朝的勛貴大臣們聯合起來對付一個人,那這個人的下場該是多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