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這是廟堂,不是唐國!(第3/4頁)

“如今這些人啊,就像是池塘裏的魚,如果我們一次性就把池塘裏的水都弄幹了,魚當然都能抓住,可以後呢,還能打漁嗎?他們只怕嚇得再也不敢來長安了!”

呂祿遲疑了許久,“哦,陛下是這麽想的。”

他也沒有再想著去提醒陛下這個典故叫什麽,也沒有去指正是楚國和晉國,而隨國連王都沒有……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讓司馬喜去做這件事,是誰的主意啊?”

“當然是朕的!”

“此處沒有外人……陛下何必呢?”

劉長低聲說道:“是朕的中書令袁君,此人大才啊!”

“您先前時日不是還說要將他吊起來打嗎?”

“哎呀,你這麽一說,朕倒是想起來了,光顧著跟你聊,劉敬還沒放呢!!”

……

劉長對劉敬還是挺看重,這從他親自帶著人來廷尉放劉敬就能看出來。

如今的廷尉,充滿了一種肅殺之氣。

郅都的勢派看的是君王的能力,張不疑的術派看運用者的能力,而張釋之的法派就看律法的威力了,因此,法派總是在利用大人物來刷聲望,他們跟後世那些為自己刷名望的大臣還不一樣,他們是給律法刷威望,不是給自己,他們是屬於殺猴給雞看,讓眾人明白律法不可侵犯,律法執行的越是嚴格,他們辦事也就更加厲害。

韓非子的學派就比較繞了,三者結合,集大成者,要考驗君王的能力,本身的能力,以及律法的強度,這就比較難了……一般人是學不來的,韓非那個時代,確實有這麽一個最適合他的君王,能重視他才能的人,最適合他的國度,最嚴明的律法……就是可惜,壞就壞在了一個“韓”字上。

若他不是韓子,而是秦子,或許一切就不同了。

而晁錯的學問是傳承自這位大佬,不過,晁錯本人的能力不如韓信,他所效忠的君王不如那位,他所在時的大漢的律法強度顯然也不如秦,這就釀成了他的慘劇。

如果晁錯晚生二十年,遇到的是武帝,或許情況也就不同了,在武帝手下,晁錯真的有機會可以成為繼蕭何,曹參,張蒼之後的第四位賢相。

劉敬在廷尉裏並沒有受到什麽特殊的優待,張釋之一視同仁,至於劉敬的過錯,那就是在朝議時辱罵君王,這已經觸犯了律法。雖說呂後取締了腹議,可這不代表你可以當面去訓斥君王。

“哈哈哈,劉公在朝議時那麽兇,此刻怎麽不繼續謾罵了?”

劉長站在柵欄外,打量著獄內的劉敬。

在劉長的時代,得罪君王其實沒有那麽的可怕,劉長這個人,雖然暴躁易怒,也會毆打大臣,可卻很重情,善良,除非是犯下了大錯,否則絕對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殺人。

“大漢這些年裏卻是治理的不錯,當初高皇帝將臣下獄的時候,這墻都會漏風……”

劉敬眯著雙眼說道。

劉長大喜,說道:“這都是朕的功勞啊!”

他正要上前開口,一旁的中書令袁盎卻開口說道:“當初高皇帝將您下獄,是因為沒有聽從您正確的勸諫,不是因為您辱罵君王,您下獄的原因,不是勸諫,而是錯誤的勸諫方式,我聽聞,君臣之間,父子之間都是有禮數的,君王做錯了事情,可以勸諫,但是怎麽能辱罵呢?這就跟吃著家中大人的飯菜,卻因為大人做錯了事而毆打他們一樣,是不孝的嚴重罪行。”

“您犯下這樣嚴重的罪行,陛下卻沒有將您抓起來殺掉,您應當感恩戴德才是,又怎麽敢開口嘲諷呢?!”

袁盎在這個時候,卻是沒有半點平日裏的木訥,說話越來越快,帶著濃濃的方言。

劉長愣了一下,啊?

他不是在誇朕嗎?什麽時候嘲諷朕了??

袁盎解釋道:“陛下,當初劉公因為勸諫高皇帝收兵,被高皇帝下獄,後來高皇帝後悔沒有聽他的話,將他親自接出來,他說起這件事,就是嘲諷陛下不聽從他的勸諫,遲早會像高皇帝那樣遭遇失敗!”

劉長恍然大悟,隨即憤怒的看著劉敬,“朕好心來釋放你,你居然還來嘲諷朕?!”

“豈有此理?!”

劉敬此刻卻驚訝的看著袁盎,問道:“你是袁噲的胞弟嗎?”

袁盎沒有回話,神色再次變得木訥。

對這個油鹽不進的劉敬,劉長也有自己的辦法,“不要將他放出來!讓內史的人直接來大牢裏跟他稟告諸事,給他紙,筆,就讓他在大牢內辦公吧!等到他願意認罪的時候,再將他放出來!”

劉長帶著袁盎離開了廷尉大牢,走在路上,劉長時不時回頭看著自己這位年輕的中書令。

這廝不錯啊,以前居然都沒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