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典有誤,厲王顧

叔孫通還是走了,這位有著靈活道德底線的大儒,滿帶著遺憾與期待,離開了這個有了些起色的盛世。

叔孫通幾次變換門庭,擅長奉承,甚至可以為了君王編造典故,明明是一個儒家正宗,卻做著與道德理念完全相悖的事情,甚至在對待劉邦,劉盈,劉長的態度上,讓人都懷疑他是不是偷偷投了法家的術派,阿諛奉承到了極點。

他完全不在乎,也不重視自己的名譽,通過各種“小人”的辦法取得天子信任之後,他又變得十分堅決,為大漢制定禮法,並且嚴格遵循自己所制定的禮法。說他貪生怕死,可在大義之前,他又敢交代後事,去找呂後對峙。在當初劉邦想要廢劉盈立如意的時候,叔孫通是第一個起身勸阻,又以死相逼的。

他說:“如果您一定非要廢掉太子另立小的,那我就請求死在您的面前。”

他的一生,都在為儒家而奔波,在儒家毫無地位,魯儒將高皇帝得罪死的時候,他為儒家保留了最後一點燭火,讓儒家有了再度崛起的機會。

有人說他“為大義而不拘小節,乃漢家儒宗!”

有人說他:“蠱惑君王使古禮失傳,無德之小人!”

儒宗也好,小人也罷,這位復雜的老儒生還是離開了。

叔孫通的弟子們告訴劉長,叔孫通在三年之前就已經是重病纏身,可是他一直都是咬著牙挺著,甚至還拖著病體前往燕國,在燕國設立了兩個縣學,又前往齊國,在齊國設立四個縣學,本來還準備前往南越的,只是到了長沙國一代,就已經有些扛不住了。

說實話,劉長跟叔孫通並不親近,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日裏,劉長都看不起他,甚至在唐國養了一條犬,就叫通。可隨著年齡的增加,對叔孫通這種充滿了鬥志,從不隱藏自己的目的,不會為自己先前的所為尋找理由,公然說自己乃奉承小人的人,劉長還是有了一些敬意,在叔孫通為劉長做啟蒙之事的時候,他也讓劉長看到了自己的鬥志。

看著安靜的躺著接受弟子們跪拜的叔孫通,劉長給出了自己的評價,“實大漢之儒宗也。”

叔孫通派人邀請劉長前來的時候,劉長怎麽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他還以為叔孫通是又要告知自己,又多設了幾個縣學,跟陸賈又有了什麽新的想法。

劉長長嘆了一聲,神色落寞。

叔孫通在儒家本身並不是很受待見,在他逝世的消息傳出之後,前來祭拜的大儒也只有寥寥幾個,除卻他本派的弟子們之外,前來祭拜的大儒居然就只有一個浮丘伯和陸賈,這讓劉長有些難以置信。

陸賈是最早就趕來的,當他看到叔孫通的遺體的時候,沉默了許久,他跪坐在叔孫通的面前,低聲說了很久,劉長他們離著遠,也沒有聽清楚他在說什麽,只是當陸賈回來的時候,很是嚴肅的說道:“陛下,希望能將這件事交給我來繼續操辦。”

劉長原先也是這個想法,啟蒙的事情,如今除了陸賈確實也沒人能接手。

浮丘伯也是個不錯的人選,這些年裏培養出了無數弟子,可問題是,浮丘伯跟叔孫通最大的區別是,浮丘伯更專注與學問,他的學問很深,可是真的要做什麽事,動手能力就遠不如叔孫通了,他可以在太學裏當一個老師,可以成為儒家在詩領域裏的大賢,可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重任。

陸賈是能當說客,能寫文章,能治理國事,能搞學問,各方面都是頂配的大才,做啟蒙肯定是最合適的。

劉長吩咐呂祿幫著叔孫通的弟子們來操辦好後事,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追封之事。叔孫通沒有打過仗,故而沒有侯爵,他也是少數沒有爵位的大漢重臣,劉長決定按著故籍追封他為薛侯,給與他應有的開國大臣待遇。

追封一個死去的人,朝中大臣自然也不會反對什麽。

令劉長沒有想到的是,叔孫通的逝世甚至還驚動了阿母,呂後因為年邁而無法親自前往,卻也派了人代替她過去,算是送這位儒宗一程。

啟蒙的事情,自然而然的落在了陸賈的身上,叔孫通的弟子們跟叔孫通一樣,是沒有什麽抗拒的,天子說什麽就是什麽,在叔孫通的影響下,他門下的這一派,已經初步具備了法家,黃老,墨家的部分特點,聽話,重器,懂得變通。因為改變的幅度較大,他們也成為了儒家中的另類,可劉長卻挺喜歡他們的。

他們可以甘願前方地方當一個老師,也能在尚方府任職,甚至還自願在南北軍做甲士,一脈相承的不在乎名譽,辦實事,這是其他學派的儒生們根本不會去做的事情。

“阿父……這幾天城內可是十分的熱鬧。”

劉安吃了一口肉,含糊不清的說道。